美专家警告美国,若不和中国发生战争,只是一味的与中国搞零和博弈,那必将是一个重大错误! 在中美经贸关系面临新考验的当下,美国一些专家发出清醒声音:如果回避战争却沉迷零和对抗,必将酿成严重失误。这场较量会否升级,还是转向合作? 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多年,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继续推行加征关税政策,这让不少美国专家忧心忡忡。他们认为,这种零和博弈思路有害无益,只会自损根基。 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本意想重振本土制造业,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据显示,上轮关税已导致中国输美商品价格上涨25%,本土产品随之增加3%至4%。钢铁价格涨2.4%,铝价升1.6%,产量增长有限。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计算,现有关税让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多支出3800美元。新关税落地,通胀率或再升2.3%,中等收入家庭一生损失2.2万美元。这直接加重民众负担,信用卡和房贷违约率屡创新高。 低收入群体受冲击更大,服装价格涨近17%,新车售价增加2000至1.5万美元,进口零件维修费用抬高10%至35%。日子本就紧巴巴,再添这些开销,简直雪上加霜。 美国企业叫苦不迭。威斯康星州啤酒厂进口麦芽和啤酒花成本涨40%,新政策下或再翻倍,只能计划裁员20人,关停生产线。科技行业依赖中国稀土供应达80%,提炼技术难替代,苹果和高通股价跌超3%,纳斯达克指数暴跌820点。 零售商联合300多家企业致信白宫,反对加税。中国产小家电和节庆用品若涨价,货架要么空荡荡,要么价格翻倍,最终消费者买单。 经济学家细算账本:为保钢铁和铝业1800个岗位,消费者每岗付出81.5万美元。这哪是护就业,分明烧钱图面子。 农业是重灾区。美国大豆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对华出口仅590万吨,同比跌78%。中国转向巴西和阿根廷采购,贸易额破300亿美元。政府补贴仅3.5亿美元,远不够用,还因审批延误雪藏损失。 纺织业关税高达41%,但美国劳动力成本是中国5倍、孟加拉国29倍,就业岗位没见起色。上次建新铝厂已是40年前,产业链重塑谈何容易。 美国专家直言,这种零和博弈打不赢,只会自陷死局。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精准打击美国科技软肋。华为7纳米芯片自产,5G基站出口超美国对手总和,美国企业被挤出亚洲市场。 中国外贸策略灵活,对美出口降15%,对非洲涨34%,一带一路沿线贡献62%出口增长,全年顺差预计1.2万亿美元,不怕卡脖子。 中国企业绕道越南和泰国组装显示屏电池,对美出口通过东南亚涨18%。欧洲企业如德国博世在新加坡设研发中心,荷兰ASML转产能到中国台湾,规避美国限制。 国会预算办公室指出,现行关税拖累GDP增速,新措施或再降0.8%。这不是伟大复兴,而是把自家经济往沟里推。 总之,这种零和思路有害中美,也伤全球经济。中国始终主张对话合作,推动互利共赢。长远看,美国若转向多边机制,协商贸易规则,在科技和农业深化交流,就能稳定大局,惠及人民。否则,坚持零和,只会深陷困境,错失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