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等5部门于近日发布《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明确了七个方面21条主要任务,构建“以全国示范步行街(商圈)为引领、特色商业街区为支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基础”的城市商业体系。 在这里面,夜间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很多人很兴奋,是不是又能去摆摊了?是不是小吃街、大排档的春天又回来了? 如果只想到这个层面,那格局就小了,而且大概率会亏钱。 先看一个数据,根据测算,2024年,中国夜间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已经突破40万亿,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年GDP还要高。 这是一个庞大到无法忽视的市场。 但这次五部门发文,重中之重不是规模,而是提质。看懂「提质」这两个字,才能看懂未来真正的机会。 以前我们说的夜经济是什么? 是城市边缘的烧烤摊,烟熏火燎,油污满地。是千篇一律的夜市,卖着义乌批发来大同小异的小商品。是震耳欲聋的KTV和酒吧,靠酒精和噪音拉动消费。 这套模式,我们称之为「夜经济1.0」。它的核心是填补空白,解决的是晚上有没有地方去的问题。 但现在,这个模式已经走到头了。 因为人变了。消费的主力,已经变成了95后、00后。这一代人,他们去消费,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体验、氛围和社交货币。换句话说,他们需要一个「拍照发朋友圈」的理由。脏乱差的1.0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他们。 所以,五部门说的「提质」,就是要让大家找到新的场景模式。 什么叫「场景模式」?我们看两个案例: 第一个,长沙的文和友。 它本质上是卖小龙虾和烤串的,是典型的大排档。但它为什么能火成一个「景点」?每年吸引上千万人打卡?因为它花了巨资,在城市最繁华的CBD,复刻了一个80年代的破旧社区。 人们排队三四个小时,难道真的只是为了那口吃的吗?不是。是为了体验那种时空穿越的氛围,是为了拍出赛博朋克和复古大片。 文和友卖的不是餐饮,它卖的是「城市记忆」这个场景。这就是「提质」。 第二个,西安的「大唐不夜城」。 它靠的是「盛唐文化」这个超级IP。 晚上10点,那里依然人山海。人们去看「不倒翁小姐姐」的表演,去体验「长安十二时辰」的沉浸式剧场。 这是把文化做成了流量,再把流量变成了消费。未来的夜经济,一定是「商旅文体」的深度融合。 商业是躯体,文化是灵魂。 有人肯定要问了,这个风口下,普通人和小企业能做点啥呢? 还是要将商业和文化结合起来,一个普通的公园,通过灯光和音乐,也许能变成一个深夜的露天电影院。一个老旧的厂房,改成一个结合了剧本杀、餐饮和艺术展的沉浸式空间...... 这里的商业机会特别大,现在很多城市线下赚钱的,就是这样的模式。 大家应该都刷到过一个漂亮的老板娘,穿着汉服,跳着优美的舞蹈,给客人(女性)敬酒吧?这种体验,天然自带流量,也能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