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到60岁能不能退休呢?很多人为何退而不休?这几个原因很现实 我们都知道60周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已经突破3.5亿人之多,这里面其中超过半数以上的群体都是属于农民退休,或者说是农民工退休,他们所参加的基本养老保险是属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所获得的养老金也是属于城乡养老金的待遇,而城乡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全国目前的人均水平大约是240多元,甚至有部分地区不到200元,而这样的一份养老金,并不能够直接享受自己的晚年退休生活。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造成很多农民,即便是到了60岁的年龄,依然是所谓的退而不休,其中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是非常现实的,也是不能够去忽略的。 第1个原因,大部分农民工没有为自己而养老储蓄 虽然说农民工,他可能参加了所谓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能够获得一份农村养老金的待遇,但是我们都说了,农村养老金的待遇水平普遍是比较低的,人均标准仅仅只有240元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相当于是无法保证自己的晚年退休。生活按照当下的物价水平来计算,即便是生活在农村,每个月只有200多元的养老金,它并不能够足以保障自己的退休养老生活。 有些人说依靠存款或者说储蓄,来实现自己的养老,当然这样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实条件是什么呢?很多农民工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养老而进行储蓄,因为绝大部分的农民工,他所有的收入基本上都用于整个家庭的支出,包括日常的生活开支,包括子女教育的费用,甚至还包括子女需要买房结婚生子的一些费用,而这样的话,基本上是掏空了农民工本身的积蓄,所以无法实现自己所谓的养老储蓄规划。 第2个原因,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获得居民养老金的保障非常有限 虽然说他们正常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一个普遍的特征,它的参保是没有任何的强制性,完全是属于自主自愿的原则,而且它也分为不同的缴费档次,每一年从200元到几千元不等,虽然从2019年以后打破了缴费上限2000元的规定,我们可以选择更高的缴费标准,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农民工群体依然还会选择相对较低的标准来参保,也就是每年100元或者说200元的标准来参保。 那么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说你每年按照200元来参保,15年以后个人账户总额是3000元,然后再除以6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139个月,每个月个人账户养老金大约是21.5元左右,这就直接导致自己养老金的待遇水平相对是比较低的,但是绝大部分农民工,他实际上也不愿意提高自己的参保缴费水平,所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循环的局面,将来也就无法获得一个更高的养老金,也就无法通过养老金来保障自己的退休生活。 综上所述 作为广大的农民工来讲,为什么到了60周岁以后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退休?很多人都是退而不休,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退休以后,所能够享受到的养老金确实是比较偏低的,不过好消息是近几年以来加大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调整力度,其中从2024年起,每一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都是按照20年的高标准来进行调整,而且未来5年也就是2026年到2030年,还会进一步的,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农民群体,也都能够获得一个更高的养老金待遇了,也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