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您别教了,我们家艺人不爱听。”一句话,把国家一级演员陈创噎在原地。他不过看小姑娘台词卡壳,顺手示范两句,却被经纪人当众挡回,好像递出去的经验自带病毒。这不是第一次。片场里,老演员开口常被当成“摆老资格”,流量团队把“保护”写进合同:不许点评、不许改词、不许加戏。王劲松曾吐槽:“背完台词就要被夸,那我还敢教什么?”结果戏没拍完,先拍完白眼。陈创干脆闭嘴。直到《唐朝诡事录》把他捞回来。导演郭靖宇立了条“土规矩”:每天收工后,全员围读半小时,老少一起对词,不到不许走。年轻演员想逃,被导演一句话摁住:“想红可以,先把词嚼烂。”陈创就是在那半小时里重新张嘴,顺手帮“费鸡师”的搭档把气口调顺。剧一播,弹幕刷屏:“老戏骨一抬眼,全是戏。”观众看得见好坏,市场却常装瞎。老演员不是爱说教,是心疼戏。他们最怕的不是自己没戏拍,而是下一代把“不专业”当个性。围读半小时,成本低,效果肉眼可见;可多数剧组仍把“流量优先”写进KPI,把经验挡在门外。经验被拒之门外,烂戏就涌到观众眼前。陈创又接了新戏,这次他先问:“有围读吗?”对方点头,他才签。他说:“我不是倔,我只是不想再寒心。”别让好心的老头闭嘴,好戏才有开口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