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议员:中国可以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攻打日本,这是联合国成立时赋予他的权利! 日本政坛又一次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上的一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不仅点燃了地区紧张局势的火药桶,更让一条许久未被提起的国际法条款,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更有日本资深议员罕见发声,语出惊人地表示:中国若对日本动武,不需要经过联合国授权,这是联合国宪章早就赋予的权利。 这不是说说而已,比起口水仗,这一次涉及的是法律地基是联合国宪章中掩藏多年的“原始条款”,一旦触发就不再是外交辞令的问题,而是战争法理上的正当性问题。 事情的起点是高市早苗在11月7日的国会答辩,她一改日本政府在台海问题上一贯的模糊态度,公开表示“台湾有事”将被视为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 暗示日本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武力介入台海冲突。这番话立刻在中日之间掀起轩然大波。 高市这番言论,不只是表态那么简单,她的身份是现任首相,她的表态等于官方立场的宣布。 而且她的激进立场在日本国内还得到了广泛支持,最新民调显示支持率一度高达64.4%,这说明不只是政府有意越界,社会氛围也在向右倾斜。 中国方面的回应没有含糊。外交部、国防部、国台办接连发声,措辞之严厉罕见,明确警告日本“胆敢武力介入台海事务,中方将坚决回击”。 言下之意,谁动手,谁担责,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提醒民众避免前往日本,中国教育部也发布赴日留学预警,中国海警则加强了在钓鱼岛海域的巡航频率,信号已经足够清晰。 而更具分量的是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一番话,他在公开场合引用《联合国宪章》第107条,提醒日本“敌国条款”至今有效。 而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方,有权在必要时对战败国日本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强制性措施,无需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 所谓“敌国条款”,源自1945年通过的《联合国宪章》第53条、第77条和第107条,明确针对二战中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 第107条最关键它写得非常直接,意思是即便联合国宪章成立了,也不影响反法西斯同盟国对二战敌国采取的任何行动,这条款至今仍在宪章中,虽被冷处理多年,但从未废除。 日本并非没意识到这一条款对自身的威胁,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就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推动条款删除,但始终未能获得足够的成员国支持。 换句话说联合国并未正式取消日本战败国的法律地位,站在联合国的法理体系内,如果日本今天再次走上军事扩张的老路,相关国家确实可以依据法律直接采取行动。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日本国内,也有理性声音对此表示担忧,包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野田佳彦等政界老将接连站出来反对高市早苗的激进立场。 他们一致强调,台湾事务是中国内政,日本不应插手,更不应轻启战端,立宪民主党的小泽一郎更是直言,高市的言论“轻率而愚蠢”,只会将日本引向灾难。 就在11月15日上百名日本民众聚集在首相官邸门前抗议,举着“高市下台”“我们不要战争”的标语。 这场抗议虽然不算大规模,但其象征意义不言自明,日本社会并非铁板一块,对战争的恐惧仍根植于普通民众心中。 而最出人意料的,是来自自民党内部的一位资深议员的发言,他在闭门会议中坦言,日本如今若对中国采取敌对行动,中国确实有权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前提下进行反制。 这位议员提醒政府,别忘了“敌国条款”还在,别拿日本战败国的身份当儿戏,这种声音虽然不常见,但在当前局势下格外刺耳也格外重要。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耐人寻味,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G7外长会议上试图拉拢盟友支持高市的表态,但并未获得实质回应。 各方保持沉默,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并未响应高市的言论,继续维持“战略模糊”的一贯态度。 从法律角度看,日本试图依靠《美日安保条约》获得庇护,但现实是,这份双边协议无法凌驾于《联合国宪章》之上。 如果日本主动挑起战争,美国若出手相助,理论上也将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 如果说高市早苗是把火点燃的人,那日本的经济现实就是火药桶,一旦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最先受伤的将是日本经济。 根据日本观光厅数据今年前九个月,赴日中国游客超过750万人次,占日本入境游客总数的三分之一,一旦中国游客大量减少,日本服务业将受到直接打击。 稀土问题更是日本的软肋,目前日本60%的稀土依赖中国,一旦中方限供,高科技产业链将面临断裂风险,从汽车电池到半导体设备,影响层层传导,最终压在普通消费者头上。 更不必说安全层面,一旦日本跨越红线,中国可以依据“敌国条款”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哪怕是军事打击或战略占领,这在法律上都是站得住脚的。 信息来源: 《“如果日本同中国爆发战争,日本将被毁灭”》——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