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孟之乡到世界舞台 齐鲁文化正青春】黄河汤汤,泰山巍巍,齐鲁文脉在岁月长河中绵延不绝。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孕育的儒家思想与多元文化,既是滋养民族的精神根脉,更是回应时代命题的文化密钥。 齐鲁大地以敬畏之心守护文明根脉:连续42届国际孔子文化节传递思想薪火,千余所中小学“敬师礼”让尊师重道浸润童心,孔府孔庙的悉心修缮与《儒典》的系统编纂,让文化传承有迹可循。这些实践绝非墨守成规的复刻,而是通过教育浸润与经典阐释,让仁爱、诚信等核心价值代代相传,为文化自信筑牢根基。 尼山圣境《金声玉振》光影秀以科技演绎礼乐文明,曲阜“三孔”AI虚拟人“孔小丘”让文物开口叙事,AR互动与“孔爷爷”IP文创则让传统文化变得可触可玩。齐鲁文化打破古今隔阂,用现代载体包裹精神内核,摆脱“晦涩”标签,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文化潮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同频共振。 “文旅+百业”工程催生多元业态,孔子博物馆1700余种文创产品亮相国际展会,研学旅行与乡村民宿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从“山东手造”出圈到跨界融合培育新增长点,“资源整合+产品创新”的双轮驱动,实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性循环,为文化传承注入经济动能。 全球化语境下,齐鲁文化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精神纽带。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吸引全球嘉宾共探“美美与共”之道,多语种《论语》走向海外,“云端出访”架起文明桥梁。交流载体不断创新,“济宁声音”传遍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化力量。 齐鲁文化的“两创”实践,诠释了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之道。它用务实行动证明,优秀传统文化从不是静止的古董,而是可与时代同行的活态力量。站在新起点,它正以守正传承筑牢根基、创新转化赋予活力、产业融合释放动能、国际传播搭建桥梁,书写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时代华章,持续焕发不朽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