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小子到百亿总裁:当年被岳父嫌“蹬三轮丢人”,如今她辞掉公务员投奔他

映天真 2025-11-17 20:14:54

1998年,刘强东和龚晓京在一起时,遭到龚晓京父母的反对:“你一个高才生,不去考公务员去创业,还在街头发传单、蹬三轮车,不觉得丢人吗?”不料多年后,龚晓京的父母就后悔了。   那年头改革开放刚深下去没几年,国家鼓励大家大胆闯荡,中关村成了年轻人圆梦的地方。刘强东1998年从人大硕士毕业,本可以进大公司混日子,他偏不,辞了外企offer,直接租了个四平米柜台,挂上“京东多媒体”的牌子。这名字听着亲切,“京”取自龚晓京,“东”就是他自己。柜台小是小,可他从早忙到晚,卖软件卖硬件,慢慢攒下第一桶金。   2001年,生意火了点,赚了上千万,他俩还一起出资20万和30万,1999年就把京东和昌科技给注册了。公司地址就在中关村,俩人搭伙干,龚晓京读研时还抽空帮忙盘账进货。 龚晓京家条件稳当,父母都是体制内人,脑子里公务员就是金饭碗,稳定有保障。女儿读研,本该顺势考公,找份清闲活儿,谁知她看上这个农村来的刘强东。俩人谈着谈着,她父母就坐不住了。一次带刘强东回家吃饭,饭桌上直来直去,父亲问他工作打算,他说了创业卖货的事儿。   母亲一听就急了,直说你一个高才生,不去考公务员去创业,还在街头发传单、蹬三轮车,不觉得丢人吗?父亲也搭腔,一个大学生正经路不走,非得街头拉活儿,这日子像话吗?他们不是故意为难,就觉得女儿跟着吃苦不值当。那年代,创业风险大,很多人宁愿守着国企厂子,也不愿赌明天。父母这话说出口,刘强东没法多辩,他知道自己起步低,啥都没有,就一股子干劲儿。 转眼2003年,非典来了,北京街头空荡荡的,口罩一戴出门,京东实体店直接关张。半年工夫,亏了800多万,本钱搭进去不说,还欠一屁股债。刘强东咬牙顶着,龚晓京家那边压力更大了。父母拿这事儿当铁证,说看吧,创业就是瞎折腾,早分早好。她父母拉着她分析利弊,公务员岗位稳,福利全,国家政策护着。   龚晓京想了想,终究听了劝,考上公务员,进了政府部门。俩人就这么散了,她走体制路,他继续扛生意。这分手听着遗憾,可搁时代大潮里,也算各走各道。刘强东那会儿看到互联网苗头,决定转线上。2004年,京东商城上线,从零起步,卖家电卖图书,一步步摸索电商门道。那些年,国家推宽带上网,网购刚冒头,他抓住了这风口。 京东干起来不轻松,融资谈了几年,2007年才拿到千万美元投资。那时候,风险投资开始看好中国电商,刘强东用这钱扩仓库、招人,京东从光盘店变成全品类平台。员工从几十号人,变成几千人,仓库从几间屋子,变成自动化大库。国家政策也跟着帮,鼓励民营企业创新,电商法一出,京东更稳了。   2014年,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刘强东敲钟那天,特意请了龚晓京来现场。她站在台下,看着他从穷小子变成身家百亿的企业家。俩人虽没复合,可那段往事像京东名字一样,刻在公司骨子里。2016年,龚晓京辞了公职,以战略顾问身份回京东。她在政府干了十几年,懂政策会协调,正好帮公司搞公共事务,推动合规发展。京东借她这手,业务更顺,国家号召大众创业,她这经历就是活例子。 龚晓京父母后来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刘强东,京东市值几百亿,他成行业大佬了。他们俩老头老太太坐沙发上,遥控器搁一边,交换眼神,没多说啥。那后悔不是空穴来风,当年反对,本是为女儿好,受时代局限,总觉得稳定才是王道。谁想改革开放这么快,创业者一茬茬冒头,贡献了经济活力。   刘强东这路走出来,靠的就是实干担当,国家也给他平台。搁现在,父母们看问题开阔多了,鼓励孩子追梦,但得脚踏实地。龚晓京也没闲着,她从体制回企业,两种经验一结合,帮京东避了不少坑。 这事儿说到底,人生没标准答案。创业风险有,稳定也值当,可关键是找对路,踏实走。刘强东扛过非典,京东成了电商巨头;龚晓京转岗,贡献了政策智慧。父母那句“丢人吗”,如今听来,像老黄历,提醒我们时代在变,得与时俱进。  

0 阅读:279

猜你喜欢

映天真

映天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