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了高级就躺平,评不上就摆烂"——这句在教育圈广为流传的调侃,折射出当前教师职

暖心的心 2025-11-17 17:16:21

"评了高级就躺平,评不上就摆烂"——这句在教育圈广为流传的调侃,折射出当前教师职称制度引发的深层矛盾。 教育一线确实存在着部分高级职称教师主动减少工作量的现象。他们有的申请转向教辅岗位,有的选择教授副科,甚至还有人长期请病假。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是职业倦怠感,一些教师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教学压力后,确实会出现身心疲惫的状态;其次是职称晋升天花板,高级职称往往意味着职业发展到达顶峰,缺乏更高层次的激励目标;再者是工作强度与待遇的不匹配,让部分教师产生心理落差。 然而,将这种现象扩大化为"所有高级教师都在躺平"显然有失公允。现实中,大量高级职称教师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即便是临近退休年龄也仍然承担满课时教学任务。在城市学校的语数外等重点学科中,54岁女教师和58岁男教师仍然站立讲台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教师用实际行动证明,职称并非衡量教师责任心的唯一标准。 现行职称制度的弊端在高级职称层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原本作为激励手段的职称评定,在实践中却可能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终点站。一方面,高级职称评定标准模糊不清,难以准确反映教师真实水平;另一方面,获得高级职称后的教师缺乏持续激励机制,容易陷入职业舒适区。更值得关注的是,高级职称教师的工作量与其薪酬待遇往往不成正比,这种结构性矛盾加剧了部分教师的心理失衡。教师职称

0 阅读:4
暖心的心

暖心的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