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智库提醒:如日本武力介入台海,朝鲜必参战!朝鲜官方也曾明确表态:一旦中国军队与日本交战,朝鲜将站在中国一边。 台海局势近日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挑衅性言论再度升温,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发布报告指出,若日本武力介入台海冲突,朝鲜可能依据《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采取军事支援行动。 这一判断不仅揭示了东亚安全格局的连锁反应,更让日本面临的战略风险浮出水面。 朝鲜的潜在介入并非空穴来风,2023年,朝鲜外务省官员曾公开表态,支持中国实现统一,并将台海问题与朝鲜半岛问题并列讨论。 今年10,金正恩出席北京九三阅兵,进一步强化了中朝在历史与战略上的协同。朝鲜社会科学院近日更召开会议,批判日本“撕下和平外衣”,直指其军事扩张野心。 这些动作表明,朝鲜正将台海局势视为与自身安全直接关联的议题,日本近年来的军事转型为地区冲突埋下伏笔。 从2015年通过新安保法案允许自卫队海外行动,到2022年发布《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明确发展“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日本已实质性突破和平宪法限制。 2025年,日本部署“堤丰”导弹系统并推进核潜艇计划,射程覆盖中国沿海及朝鲜半岛,其介入台海的军事准备已从理论走向实战化。 高市早苗所谓“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言论,不过是将其长期策略公开化。,朝鲜的支援方式可能以低烈度干预为主。 洛伊研究所分析,朝鲜受限于海上投送能力,难以直接派兵台海,但可能通过边境宣传、无人机骚扰、导弹试射等手段牵制驻韩美军和日本自卫队。 这种策略既能履行条约义务,又可借机积累信息化作战经验,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在台海问题上的表态日趋主动。 2025年8月,朝鲜外务省罕见支持中国统一立场,并强调半岛问题与台海的关联性,其外交策略已从自我防卫转向区域联动。 日本若一意孤行,将面临多重反噬,首先,日本全国可能沦为战场,2025年10月,日本自卫队动用39个机场港口进行演习,这些军民两用设施一旦被卷入冲突,必将成为打击目标。 其次,日本的经济命脉高度依赖海上通道,台海冲突可能切断其能源与贸易线路,更深远的是,日本重走军事扩张道路,将再度被国际社会孤立。 历史教训表明,任何挑战战后秩序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美国的态度亦是变量。兰德公司2024年报告指出,美军在台海冲突中战胜解放军的可能性极低,因此更可能采取外围制裁而非直接参战。 而韩国虽为美国盟友,但2023年对华出口额达1620亿美元,远超对台贸易,其介入意愿有限。这种经济理性主义可能使日本在台海陷入孤立。 台海局势的复杂性在于,任何单方误判都可能引爆区域链式反应,朝鲜的介入不仅是条约义务的履行,更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警惕。 从历史看,日本对殖民台湾的执念与当前战略焦虑结合,极易导致冒险决策,但今天的中国已非昔日的中国,朝鲜也不再是孤立之国。 若日本玩火,东亚的和平框架将面临重构,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场博弈的真实代价往往被政治辞令掩盖。 台海冲突将直接冲击东亚供应链,引发全球经济震荡,而日本民众更需警惕,政客的野心可能让国家再次滑入战争深渊。 国际社会应共同约束日本的行径,防止历史悲剧重演,澳大利亚智库的报告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日本战略的短视与危险。 在东亚权力重构的当下,任何武力冒险都是对和平的背叛。唯有尊重历史与现实,才能找到长治久安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