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替中国向台湾地区“开炮”的国家出现了,既不是咱天天念叨的“巴铁”,也不是战略协作的俄罗斯,偏偏是个被美国摁着制裁了63年、连电都快用不上的小国古巴。 事情的起因还要回到2023年,这年一位定居加拿大的颜姓台湾同胞带着家人前往古巴旅游,当他们抵达哈瓦那国际机场时,却被古巴海关工作人员拦下。 经过证件检查后,古巴移民局明确告知,他们持有的所谓“台湾护照”不被承认,随后这一家五口被直接遣返回加拿大。 古巴官员在现场平静地解释,古巴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旅行证件。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个普通的入境纠纷,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更令人玩味的是,这位颜先生事后向媒体抱怨,他的台湾朋友此前都能正常入境古巴,而且他们全家都持有加拿大永久居留身份,但古巴海关这次却毫不通融。 从细节看,古巴对台湾证件的政策变化有着明显的时间轨迹,2021年,古巴开始要求台湾旅客入境时必须同时出示大陆签发的旅行证件,到2023年12月,则完全禁止持台湾护照者入境。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4年中国与古巴签署了互免签证协议,大陆公民持普通护照即可在古巴停留90天,这种政策差异凸显了古巴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转变。 古巴在技术层面也做足了准备,2006年,古巴海关系统就将台湾标注为中国省份,2023年更新的电子核验信息系统会直接拦截台湾护照信息。 对于那些试图使用其他证件蒙混过关的旅客,古巴海关会要求其通过中国驻古大使馆补办旅行证,拒不合作者将直接被原机遣返。 这种操作层面的精细化,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在古巴已从政治宣言转化为具体政策。 为什么古巴如此坚定地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这需要从两国长达65年的特殊友谊1960年,古巴成为西半球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当时两国都面临外部压力,但这种困境反而促成了彼此间更坚定的支持。 在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领导下,古巴始终保持着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守,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共鸣成为中古关系的重要基石。 2025年9月,中古两国元首互致贺电,庆祝建交65周年。 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在贺电中强调,古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这种高层间的定期互动,确保了两国关系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行稳致远。 经贸合作也是中古关系的重要支柱,中国是古巴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超过8亿美元。 中国对古巴施以援手,紧急援助两万吨粮食,其中408吨大米经空运,仅36小时便抵达古巴,这份雪中送炭之举,及时缓解了古巴的粮食危机,彰显了深厚情谊。 这种雪中送炭的友谊,远比锦上添花来得珍贵,在古巴遭遇美国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封锁背景下,中国的支持更具实质意义。 古巴的立场选择还蕴含着地缘政治的智慧,作为一个位于美国“后院”的小国,古巴深知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因此,在台湾问题上,古巴自然理解中国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决心,2024年古巴副总理访华时明确表示,中国是古巴最可靠的合作伙伴,并在台湾问题上绝不会动摇立场,这种相互理解和支持,超越了一般性的外交辞令,体现了两国关系的特殊性和高水平。 古巴虽然是个小国,但其行动却具有超越自身体量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源于其坚定的原则立场,也来自其独特的历史经验和国际威望。 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古巴用实际行动表明,国家不论大小,都有能力捍卫国际公平正义,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中国和古巴的关系,正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生动体现。 从战略层面看,古巴对台湾问题的立场也反映了全球力量格局的微妙变化,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根据自身利益而非外部压力来制定对华政策。 即使在美国传统影响力较大的拉美地区,这种变化也开始显现,危地马拉、巴拉圭等台湾所谓的“邦交国”因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增多,已出现立场转变的迹象。 古巴的行动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具有广泛国际共识,任何企图挑战这一共识的行为都将面临孤立。 对那些仍在观望的国家而言,古巴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仅是政治正确,更符合时代潮流和各国长远利益。 国际关系的实践表明,真正的朋友不是那些在顺境时围绕身旁的伙伴,而是逆境中依然坚守原则的同志。 在台湾问题上,古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担当,这种建立在共同信念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关系,比任何基于短期利益的计算都更加持久和可靠。 在国际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古巴的选择具有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原则和信念比短期利益更重要,主权和尊严比外部认可更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