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铁娘子魏德尔警告,不要把中国与俄罗斯混为一谈,中国是一个自信的民族。欧洲历史上侵略过中国,现在是中国崛起的时候不要去招惹他,否则后果很严重。 魏德尔曾在华生活工作11年,是位能说一嘴流利普通话的女政客。2000到2011年间,她不仅在中国银行任职6年,还以《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养老金制度》拿下博士学位并获最高论文奖,这种深度嵌入中国社会的经历,让她比多数欧洲政客更懂中国的“自信”从何而来。 欧洲人确实该翻翻历史课本,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那段往事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刻在中国集体记忆里的教训,但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模样,这一点已无需多言。 2023年中德贸易额突破2100亿欧元,德国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超过40%,相当于每卖两辆大众就有一辆流向中国消费者,这种深度绑定的利益关系,显然不是欧洲的某些政客喊几句“脱钩”就能切断的。 魏德尔反对德国军舰去中国家门口巡航,可不是什么外交辞令,而是算准了现实账。202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闯南海时,中国海警船全程跟踪监视,最后只能灰头土脸离开,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戏码,作为精明的德国人,魏德尔可不想在德国身上重演。 更别说台湾问题这根红线,立陶宛就是个鲜活例子,2021年允许台湾设立“代表处”后,不仅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其主要出口产品木材和乳制品对华销量暴跌,企业损失惨重。 反观中国与印尼合作的雅万高铁,投资60亿美元建成东南亚首条高铁,把雅加达到万隆的通勤时间从3小时压缩到40分钟,这种实打实的合作共赢,比军舰巡航更能赢得人心。 魏德尔看得清楚,美国自己在美洲搞门罗主义搞了一百多年,却不许其他大国在周边发展合作,这种双重标准玩得再溜,也骗不了真正务实的政客。 中国崛起的底气从来不是靠虚张声势,而是靠实打实的发展成果。2023年中欧班列开行1.7万列,把德国的汽车零部件、法国的红酒源源不断运到中国,同时也把中国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送到欧洲千家万户,这种高效的物流动脉,在疫情期间更是成了欧洲的救命稻草。 魏德尔作为默克尔之后少有的清醒者,显然继承了德国务实派的传统——默克尔执政时12次访华,推动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让德国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某些欧洲政客跟着美国起舞,又是制裁又是军演,结果自家企业股价暴跌,能源价格飙升,反倒让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悄悄拿下12%的份额。 中国人讲究“合作共赢”不是口号,雅万高铁建成后带动印尼GDP增长1.5%,创造6万个就业岗位,这种“授人以渔”的合作模式,比美国搞的军事同盟靠谱多了。 当然,魏德尔的清醒也离不开德国当下的现实压力。能源危机让德国工业成本飙升,2023年有超过3000家中小企业倒闭,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正好能提供解决方案。 中德合作建设的汉堡港集装箱码头,每年处理货物超800万标准箱,直接带动当地2万多人就业。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让魏德尔的警告显得格外有分量——“不要招惹中国”不是怕,而是没必要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 在全球化时代,谁先打破合作的平衡,谁就可能先尝到苦果,这一点从选择党支持率节节攀升就能看出。德国的民众已经厌倦了那些只会喊口号的政客,更需要魏德尔这样能算清利益账的务实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