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而是:今天的日本,还有“撑”的资格吗? 很多人喜欢问:如果真到了动手那一天,日本到底能撑多久?可这个问题表面看热闹,本质上却问错了方向。 因为决定日本能不能撑住的,不是军队的硬仗能力,而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本身就像是为“和平时代”量身定做的精致瓷器,看着光鲜亮丽,一旦风浪大一点,就容易碎成渣。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能源,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的能源格局相当于被人一刀切开,核电站几乎全停,国家被迫把所有缺口都丢给了火力发电。 而火电的燃料是什么?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这玩意,日本差不多一半靠它发电,还得从国外往回运,说句不夸张的,海上那些运 LNG 的船就是日本老百姓家里电灯开不开的开关。 你看这比例就知道问题有多大:石油进口 99.7%,天然气进口 96.3%,几乎等于零自产,澳大利亚、中东、卡塔尔,这些地方的货船如果有一天靠不住,日本全国的电网就会像被拔了插头一样。 别说战时了,光是福岛事故后能源成本暴涨,日本当年就直接出现 30 多年来第一次贸易逆差,和平时期都能被吓得够呛。 再看制造业,日本工业强不强?强,但强得很“空心”,换句话说,它的高端制造手艺确实世界一流,可这些产业真正赖以生存的原材料,全在别人手里。 钢铁要靠进口铁矿石,高端原料更是绕不开稀土,尤其是重稀土,这些是导弹、雷达等关键武器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全球供应链几乎都掌握在中国手里。 日本当然不是没想过自救,跟美国搞合作、去澳大利亚投资矿山,忙得不亦乐乎,但现实很残酷,即便全算上,也只能撑起三成左右需求,成本还高得吓人。 日本官方最后都不得不承认:未来几年,还是得靠中国供货,这也意味着,只要原料一断,日本那些沿海一排排全球闻名的大工厂,很快就会从热火朝天变成毫无动力的巨大铁疙瘩。 说到底,不管是能源还是原料,它们都卡在同一个痛点上,海上运输线,日本的能源、资源、粮食,统统都得从海上运。 问题是,它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彻底保护这么长的航路,只能全靠“盟友”兜底,这对一个高度依赖海上贸易的国家来说,基本等于把命交给别人保管。 而比“工厂停摆”更快、更能引爆社会危机的,是粮食,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 38%,也就是说,十个人里有六七个,吃饭靠进口。 更糟糕的是,国内农业因为老龄化严重,连大米生产都在走下坡,现在已有迹象显示今年可能出现米店倒闭潮,政府不得不提前放储备粮来稳住市场。 日本手里确实有三个月左右的粮食储备,可这种短期库存在真正的海上封锁面前,只能撑一阵子。 一旦航路断掉,冲击几乎是瞬间传到每一户家庭,超市货架空了、物价暴涨、社会紧张情绪快速扩散,到那时就不是“能不能打”的问题,而是“社会秩序能不能稳住”的问题。 所以,把这些线串起来你就会发现,日本这个国家的三根支柱,能源、产业和粮食,全都吊在同一根线上,那就是它几乎无力自保的海上生命线。 它几十年来高效率、高精度的经济体系,看似让国家繁荣昌盛,但同时也把所有安全余量都压缩到接近零。 因此真正的问题不是日本的军队能坚持多久,而是这个高度精细化的国家体系,一旦遭遇剧烈冲击,就像站在玻璃台上的巨兽,看着雄壮,却禁不起关键一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