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排放交易方面,美国落后了 在碳排放交易方面,美国已落后。经合组织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美国是几乎未对这一基于市场的气候工具进行投资的国家之一,仅高于冰岛和日本。2023 年,美国仅有 7%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受到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约束,在接受分析的 79 个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之列。 与此同时,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在碳排放交易方面下了大赌注:2023 年,德国 84%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被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该国的成功在于两个体系的结合:涵盖发电厂、工业设施、航空和航运排放的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 1),以及包括交通、供暖和废弃物在内的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nEHS)。据德国碳排放交易管理局的数据,2023 年,每个体系各自覆盖了总排放量的 40% 以上,共同推动了该国向气候目标迈进。 在许多其他国家,排放权交易的作用要小得多,这往往是因为它们的气候目标不够雄心勃勃,或者是因为它们采用了其他手段,比如直接的二氧化碳税或间接的燃料税。专家们表示,最终关键在于排放物要有价格标签,从而形成减少污染和投资清洁替代品的激励机制。 经合组织的分析从宏观角度审视了碳定价机制,不仅包括诸如二氧化碳税和排放权交易等明确的机制,还包括燃料消费税,同时剔除了化石燃料补贴。即便从这种更宽泛的视角来看,德国仍是全球碳定价方面的领先者之一。据经合组织的数据,只有韩国、卢森堡和新加坡的碳排放覆盖范围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