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年,河南宝丰知县谢兴峣跪在嘉庆帝面前,按照惯例报上家世。当他说出“家父谢

阿皮历史库 2025-11-17 10:49:52

1805年,河南宝丰知县谢兴峣跪在嘉庆帝面前,按照惯例报上家世。当他说出“家父谢振定”五个字时,嘉庆帝突然笑了:“原来是烧车御史的后人!”这个反应让在场的官员都愣住了。     1805年的紫禁城,河南宝丰知县谢兴峣跪在金砖地面上,额头微微汗湿,按照惯例一字一句报上自己的家世渊源。     当“家父谢振定”五个字落地时,原本神色平和的嘉庆帝突然眼睛一亮,嘴角扬起笑意,脱口而出那句让在场官员全都愣住的话。     这个“烧车御史”究竟是怎样的人物,能让皇帝记挂多年?     话说清代全国有上千个知县,皇帝极少会为一介地方小官耗费时间,而他的出现,全凭实打实的政绩。     在宝丰任上,他没搞虚头巴脑的表面功夫,而是一头扎进民生实事里。     当地水利失修,他就牵头组织百姓疏浚河道、修建堤坝,让旱涝无常的田地变成了稳产的良田;地方上苛捐杂税繁多,他大刀阔斧裁革陋规,让百姓卸下了沉重的负担;豪强劣绅欺压乡邻,他秉公执法绝不姑息,很快就赢得了“谢青天”的美誉。     这些成绩通过层层奏报传到京城,嘉庆帝记在了心里,特意下旨召他进京述职。     面圣时,谢兴峣对地方事务的讲解条理清晰,对答如流,一口地道的京师方言更让嘉庆帝心生好奇,这才有了后续询问家世的环节。     嘉庆帝口中的“烧车御史”,在二十多年前的京城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谢振定出身书香世家,十岁就遍读十三经,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后来当上了监察御史。     那时正是乾隆晚年,和珅权倾朝野,号称“二皇帝”,他的家奴也借着主子的威势在京城横行霸道。     嘉庆元年的一天,谢振定巡视东城,撞见一辆装饰奢华的马车在街上横冲直撞,沿途行人避让不及就被鞭笞,驾车的正是和珅爱妾的弟弟。     这辆马车的规格远超定制,属于严重违制,可仗着和珅的名头,没人敢管。     谢振定见状怒火中烧,当即喝令停车,将嚣张的家奴拿下痛笞一番,随后当着围观百姓的面,一把火将这辆象征着特权与跋扈的马车烧得干干净净。     这把火照亮了京城百姓的心声,也让“烧车御史”的名号一夜传遍大街小巷,但谢振定也因此遭到和珅的报复,不久就被弹劾罢官。     直到乾隆驾崩,和珅倒台,嘉庆帝亲政后第一件事就是清查被和珅打压的正直官员,谢振定的名字赫然在列。     嘉庆帝早就听说过烧车的壮举,对这位刚正不阿的官员十分赏识,立刻下旨将他召回京城官复原职。     复官后的谢振定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在礼部主事任上,他主持陕西科举考试,发掘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才;调任通州粮厅后,他自掏腰包修缮破败的官署,革除漕运中的贪腐积弊。     有一次深夜漕船失火,其他官员都束手无策,唯有他当机立断带领人手扑救,保住了大量官粮,嘉庆帝专门下旨褒奖了他的临危不乱。     谢振定的刚正与清廉,如同种子般种在了谢兴峣的心里。     从小跟随父亲在京城长大,他耳濡目染的都是“为官当为民”的道理,父亲手书的“正大光明,通天达地”八个字,更是成了他的人生信条。     嘉庆帝重用谢兴峣,固然有念及谢振定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看中他自身的能力与品格。     事实也证明,嘉庆帝没有看错人。     得到重用后的谢兴峣历任裕州知州、叙州府知府等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延续着父子二人的清廉作风。     后来他调任成都府盐茶道,这个公认的“肥差”在他手里变成了“清差”,他不仅自己分文不取,还严格约束下属,彻底扭转了当地官场的贪腐风气。

0 阅读:2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