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昱成孙颖莎“全运克星”?两度决赛斩落世界第一,是实力碾压还是运气加持? 网友:孙颖莎90分自评“太宽容”!两负王曼昱,她离全运冠军差的何止10分? 昨晚,当澳门银河综艺馆的灯光聚焦在领奖台上,孙颖莎望着身旁卫冕的王曼昱,脸上没有落寞,只有坦然的微笑。 连续两届全运会女单决赛,世界排名第一的莎莎都与冠军失之交臂,可她那句“90分”的自评,却比金牌更让人动容。 从十三运的初露锋芒到十五运的巅峰对决,孙颖莎的全运之路,藏着青春最真实的模样——有拼尽全力的闪耀,也有差之毫厘的遗憾。 孙颖莎的全运单打旅程,是一部循序渐进的成长史。2017年十三运,尚未满16岁的她作为“天才少女”首次登上全运舞台,虽在八强战中不敌大满贯丁宁,但青涩的脸庞下早已显露凌厉的进攻锋芒,那次失利成为她打磨技术的起点。 四年后的十四运,成长为世界冠军的孙颖莎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却遭遇了状态巅峰的王曼昱,0-4的比分虽显悬殊,但每一局的胶着对抗都让外界看到了她的潜力。 到了2025年十五运,25岁的孙颖莎已是世界杯、世锦赛双料冠军,在半决赛中4-1逆转老将朱雨玲,攻防两端的成熟度肉眼可见,可命运却再次让她与王曼昱在决赛相遇,最终2-4的比分,让“全运冠军”成为她职业生涯的一道待解难题。 连续两届全运会决赛不敌同一对手,绝非偶然,而是两种顶级风格的极致碰撞,更是细节与心态的双重较量。 从技术风格来看,孙颖莎的“快、准、狠”遇上了王曼昱的“稳、强、全”,如同矛与盾的巅峰对话。孙颖莎以0.28秒的反手弹击衔接速度和15转/秒的正手暴冲著称,近台对抗中总能凭借凌厉攻势占据主动,这也是她能在十五运决赛首局11-7取胜、第六局一度8-2领先的关键。但王曼昱的优势在于全面的攻防体系和极致的战术调整能力,擅长在比赛中实时纠错。 十五运决赛中,王曼昱从首局的被动试探,到第二局提速防转攻,再到第三局关键分硬实力逆转,五重战术调整层层递进,硬生生打乱了孙颖莎的节奏。 关键分处理的差距,成为决定胜负的核心。孙颖莎自己也承认,扣掉的10分恰是关键球把控和技术细节的不足。 上届十四运决赛,她在关键分上的犹豫让王曼昱抓住机会拉开比分;十五运第六局的8-2领先本是逆转局势良机,但她未能守住优势,被王曼昱以“发接发抢攻+台内球变化”连连续追分。 反观王曼昱,无论是十四运的稳扎稳打,还是十五运10-8落后时连拿4分的绝境翻盘,都展现了卫冕冠军在高压下的心脏强度——那种“一分一分咬回来”的韧性,正是关键战中最稀缺的品质。 更重要的是,全运会的特殊赛场赋予了比赛不同的重量。作为国内竞技水平最高的赛事,全运会的竞争激烈程度高于国际赛场。王曼昱对全运冠军的执念和卫冕压力,转化为了更极致的专注度,她在赛后坦言“每一局都在根据莎莎的节奏做调整”。而孙颖莎在兼顾团体赛与单打赛事的情况下,虽得到队友全力支持得以休息,但密集赛程带来的体能消耗和精神压力,或许在关键局段影响了她的发挥。国际赛场孙颖莎7胜2负占优,可全运会的两次失利,恰恰说明国内赛场的“知己知彼”让王曼昱更能精准拿捏孙颖莎的技术短板。 孙颖莎的90分,既认可了自己到半决赛的稳定发挥,也正视了关键分的不足,这种清醒与坦然,远比金牌更有价值。她在赛后大方祝贺王曼昱,称对方是“最尊敬的对手”,这种惺惺相惜的格局,正是中国女乒长盛不衰的密码。连续两届全运会亚军,不是“魔咒”,而是成长的阶梯——就像她从十三运不敌丁宁,到如今能与王曼昱上演六局酣战,每一次失利都让她变得更全面、更成熟。 下一届全运,她们还会相遇吗?孙颖莎能否弥补遗憾?那些扣掉的10分,终将成为她前进的动力。而此刻,我们不必为她惋惜,只需为这份90分的成长喝彩——因为最好的孙颖莎,永远在路上。 你觉得孙颖莎下一次相遇能战胜王曼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