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我们掏钱办奥运,先把药检尺子拉齐再说。”——一位体育博主昨晚的留言,点赞瞬间破万。 事情源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上周在香港的一句“粤港澳大湾区完全有条件办奥运”。 话音未落,微博热搜已经挂上“双标”标签: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游泳队被抽检次数是美国的2.7倍;今年巴黎奥运前,欧美媒体揪住中国23例“曲美他嗪事件”不放,却集体沉默于澳大利亚队公开的自服“心脏药”豁免名单。 一位曾参与北京奥运预算审计的匿名人士透露,当时仅安保就追加20亿元,“如果再来一次,谁为超支兜底?”官方口径也微妙——国家体育总局只说“开放评估”,香港特首只提“国际赛事”,没人接“奥运”两个字。 IOC算盘打得响:欧美城市接连退出申办,他们急需“金主”填坑;中国基建快、市场大,是现成的“救火队”。 但中方学精了,先放话“联合承办可以,独立药检机制必须同步上桌”。 说白了,这不是简单的“办不办”,而是“按谁规矩办”。 当年我们急着向世界说“你好”,如今先问一句“你公平吗?” 所以,粤港澳若真递出申办书,大概率附带一句:先让抽检次数、数据公开、申诉通道写进合同,再谈谁埋单。 毕竟,被双标过的人,不想再当一次“冤大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