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远同一天里把球递成两种味道:对王曼昱像递情书,对别人像扔手雷。 慢镜头里,他弯腰,指尖转腕,球飘过去,王曼昱抬手接住,观众席爆出一句“嗑到了”。 十分钟后,另一颗球滚到他脚边,他皱眉、甩腕、一句“走你”,球直挺挺砸回台侧,弹幕刷满“暴躁老哥”。 有人扒出旧账:2023新加坡混双决赛,关键分上他一个眼神,王曼昱就提前侧身,俩人连喊拍都省了,直接拿下冠军。 默契攒多了,身体先一步认人,于是出现“双标”现场。 赛后采访他摊手:“真没想演,大脑省电模式。”网友不买账:省电也能分出三六九等,熟人免打扰,生人勿近,这哪是抛球,是社交指纹。 职场里我们不也这样? 甲方消息秒回,陌生号码直接静音;闺蜜借伞亲自送到,同事借纸随手一丢。 差别待遇被镜头放大,就成了全民修罗场。 所以那颗温柔的球不是糖,是镜子——照出我们所有不动声色的远近亲疏。 下次捡球前,先问问自己:我想把耐心留给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