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

吉吉淘的过去 2025-11-15 09:32:21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当即下达8字命令,众将一听都懵了,彭老总却直呼高明。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1年4月,朝鲜战场上正打得火热,志愿军发动了第五次战役。 这回的情况可不太妙,新上任的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是个厉害角色。 他摸透了志愿军的软肋,设下了一个大圈套。 志愿军十万大军眼看就要被美军包了饺子,形势危急得很。 彭德怀司令员急得团团转,赶紧给毛主席发电报求助。 毛主席回电就八个字:“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这简简单单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梦中人,志愿军靠着这个办法,硬是把死局给盘活了。 说起李奇微,他可不是一般人。 之前的美军司令麦克阿瑟挺狂妄的,总觉得自己天下无敌,结果在志愿军手里吃了大亏,被杜鲁门总统撤了职。 李奇微接手的摊子挺烂,美军被打得从鸭绿江边退到了三八线附近。 但他这个人细心,爱琢磨事儿。 他发现志愿军打仗有个规律,每次攻势大概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左右,后来人们管这叫“礼拜攻势”。 原因很简单,志愿军后勤跟不上,士兵随身带的粮食弹药就够用七天。 李奇微抓住这个弱点,想出了个阴招,叫“磁性战术”。 就是让美军假装败退,边打边撤,引诱志愿军深入,拉长他们的补给线,然后再用机械化部队快速包抄,切断后路。 4月22日,志愿军按计划发动了第五次战役。 一开始挺顺利,部队冲破敌人防线,往西线推进了不少。 但彭德怀老总打仗经验丰富,他觉着不对劲。 美军撤退的时候队形不乱,战斗力也没啥损失,这不像真败退,倒像是故意设的套。 他赶紧下令让东、中、西三个兵团停止追击,原地休整。 可惜命令下得有点晚,李奇微一看志愿军不动了,怕计划露馅,马上调动装甲部队从侧翼突击,把志愿军东线兵团的退路给堵死了。 这下可好,第12军、27军、68军,加起来差不多十万人,被美军团团围住。 粮食弹药快用光了,情况万分紧急。 彭德怀急得直跺脚,召集将领们开会商量对策,可大伙儿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 要是这十万人被吃掉,志愿军主力就伤元气了,朝鲜战局可能彻底逆转。 没办法,彭德怀只好给北京发电报,请毛主席拿主意。 毛主席接到电报后,一个人对着朝鲜地图琢磨了三个多小时,最后起身写了那八个字的回电。 刚开始有人看不懂,为啥不救人反而要进攻? 但彭德怀一看就明白了毛主席的高明之处。 这不是真不管被围的部队,而是不按常理出牌。 如果派兵硬冲去解围,正好中了李奇微的第二个圈套。 他想的就是吸引志愿军主力来救援,好在野战中用火力优势消灭更多力量。 毛主席的主意是,让被围的部队别光等着,要主动出击,找准敌人包围圈的薄弱点猛打。 外面的部队也不直接救,而是反过来包围美军,内外夹击。 彭德怀按这个思路,很快制定了具体计划。 他先派突击队骚扰美军机械部队,拖延他们收紧包围圈的速度。 同时命令被围的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集中火力打美军的弱点。 包围圈里的志愿军虽然缺粮少弹,但听到毛主席的指示后士气大振,不再被动防守,而是拼命找机会反扑。 外面的部队也积极配合,发动反包围。 美军没想到志愿军来这一手,阵脚一下子乱了。 他们本来以为胜券在握,结果突然被内外夹攻,有点措手不及。 志愿军趁机猛冲,硬是撕开了一条生路。 李奇微眼看煮熟的鸭子要飞,急眼了,赶紧调兵追截,想抢占铁原这个交通要道,断掉志愿军的退路。 可毛主席早就料到了这一招,提前让彭德怀派第63军去铁原布防。 第63军兵力不到一万人,却顶住了美军几个师的猛攻,死守阵地,为志愿军主力撤退争取了宝贵时间。 铁原阻击战打得异常惨烈,成了朝鲜战争中一场经典防御战。 第五次战役的这场反包围战斗,规模不算最大,但意义重大。 它打破了李奇微一举消灭志愿军主力的美梦,保住了志愿军的有生力量,也为后来的停战谈判打下了基础。 毛主席的八个字,体现了他看问题一针见血的军事智慧。 在危急关头,不跟敌人硬碰硬,而是用出其不意的办法扭转局面。 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朝鲜战争终于结束。 这场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威风,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回过头看,1951年那场危机真是千钧一发。 要是毛主席没想出那八个字,要是彭德怀执行得不坚决,历史可能就改写了。 有时候,智慧就在于能在关键时刻冷静下来,换个角度想问题,从绝境中找到出路。 志愿军将士们的英勇奋战,加上领导人的高明决策,共同创造了这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主要信源:(中国军网——1951年的元旦志愿军官兵突破“联合国军”把守的三八线)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吉吉淘的过去

吉吉淘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