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式基建1968年11月12日,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荒漠地下32米处,三枚0.24千吨当量的核装置同时起爆。 瞬间,岩盐层被撕成三段,地面像被巨拳猛击,塌陷成一个140米长、70米宽、16米深的水盆。 爆炸余热把裂隙烤成蒸汽通道,随后地下水沿破碎岩体涌入,形成一条灌满水的长沟——远看像战壕,近看是核火留下的伤疤。 没有蘑菇云,没有冲天火柱,只有沉默的水面倒映着戈壁天空。那场“三弹同爆”并非作战试验,而是苏联“核平利用”计划的一部分——代号“原子斧-2”,目标是用当量可控的地下核爆瞬间“挖”出大型蓄水池,为后续修建水库、人工湖或灌溉渠提供快速成型的坑体。 0.24 kt × 3 的小当量被刻意压低,既能把岩盐层震碎成规整漏斗,又不会把放射性尘柱送上高空;爆后地下水与降雨沿裂隙渗入,几周之内就汇成一条灌满水的长沟,相当于给干旱草原一次性“冲压”出容量约15万立方米的备用水库。

用户10xxx27
这水还能使用吗?
Dino 回复 11-16 14:47
最早的核弹技术不行,大部分核原料没来得及链式反应就炸飞了,造成核污染。后来的新型核弹,几乎所有的原料都参与链式反应,效率极高,也就不会留下多少放射性的污染物了。当然,这些水一开始肯定不让用,过些日子就好了。
大黑 回复 11-16 18:30
刚开始让用,后面知道核辐射的厉害后就不让用了。。参考同期美的的核食品、核玩具
用户14xxx58
毛子真牛
用户10xxx45 回复 11-17 12:24
你以为毛子是乱叫的
用户15xxx90
现在马斯克还要用核弹炸火星呢,说是炸了以后火星能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