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报道,重庆,女子和丈夫开间诊所,一女邻居经常来看病,一来二去,女子和对方处成了闺蜜,两个家庭还经常一起出去旅游。谁知,闺蜜离了婚,暗地里和女子丈夫勾搭到了一起。 冉女士和丈夫朱先生是从四川达州到重庆打拼的,俩人一起开了家诊所,风里来雨里去这么多年,诊所的每一分收入都浸透着夫妻俩的汗水,日子虽然忙碌,但也算安稳,就盼着孩子能好好读书,有个好前程。 诊所开了没多久,一位女邻居经常来这儿看病,一来二去就熟络了。冉女士觉得这人性格挺好,说话也投机,慢慢就把她当成了闺蜜,不光自己掏心掏肺,还带着她融入自己的家庭,两家经常一起出去旅游,丈夫和闺蜜的家人也都相处得热热闹闹,在外人眼里,这就是两对和睦的夫妻、两家人的好朋友。 可谁能想到,这份看似牢固的友谊,早就藏着隐患。 后来闺蜜离婚了,冉女士还挺同情她,经常安慰陪伴,想着帮她走出低谷,可她万万没料到,自己的好心,反倒给了对方可乘之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闺蜜和丈夫之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暧昧,丈夫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对家里的事也越来越不上心,偶尔还会避开她偷偷打电话、发消息。 冉女士心里渐渐有了疙瘩,也隐约察觉到不对劲,但那时候孩子马上要高考了,她怕这事闹开影响孩子备考,思来想去,只能选择睁只眼闭只眼,假装没发现这俩人的猫腻,想着等孩子考完试再说。 那段时间,冉女士过得别提多煎熬了,看着曾经亲密的丈夫和无话不谈的闺蜜,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暗通款曲,心里像扎了根刺,可又不能发作,只能硬生生憋着。 她以为自己的隐忍能换来孩子的安稳高考,也能让丈夫和闺蜜有所收敛,可她的退让,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的背叛。 终于等孩子顺利考完高考,家里要办升学宴,这可是家里的大喜事,冉女士早早忙前忙后,邀请亲友,准备宴席,满心期待着丈夫能好好陪着孩子庆祝。 可到了升学宴当天,作为父亲的朱先生却迟迟没出现,打他电话也没人接。后来冉女士才从别人嘴里得知,丈夫根本没打算来参加儿子的升学宴,而是带着她的闺蜜,还有一行人去了云南旅行,孩子人生中这么重要的时刻,他竟然选择和第三者出游,把自己和孩子抛在脑后。 这一下,冉女士彻底绷不住了,所有的隐忍和委屈瞬间爆发,她再也没法自欺欺人,直接找到丈夫,和他摊牌。可让她没想到的是,丈夫不仅没有丝毫愧疚,反而死不承认自己和闺蜜的关系,还倒打一耙,当着亲友的面说冉女士精神有问题,是胡思乱想、无理取闹。 真正的决裂发生在春节,中国人最看重的团圆时刻。有亲戚在老家的酒店里,撞见了朱先生和冉女士的闺蜜开了房。 消息传到冉女士耳朵里,积压已久的屈辱和愤怒一下子冲昏了头脑,她带着二十来号亲友,当即就冲到了那家酒店,一脚踹开了房门。眼前的一幕让她彻底崩溃:丈夫衣着整齐地站在一旁,而她曾经掏心掏肺对待的闺蜜,却赤身躺在床上。 长久压抑后的失控,让冉女士失去了理智,她冲上去和闺蜜扭打在一起,一场激烈的撕扯过后,两边都受了点伤。可让冉女士始料未及的是,这场因背叛引发的冲突,最后竟然让她付出了代价,她被处以7天的行政拘留,还得赔偿3950元的医药费。 更让她寒心的是,事后丈夫依旧一口咬定自己清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她身上,说都是她无理取闹。 经历了这一切,冉女士的心彻底死了。可更糟的还在后面,朱先生直接关闭了夫妻俩一起打拼的诊所,收拾东西离家出走,甚至反过来起诉离婚。 这下,家里的经济来源彻底断了,房贷、车贷,还有一双儿女的生活费,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冉女士一个人身上,连住的房子都面临着被法院拍卖的风险。 走投无路之下,冉女士想到了用法律维权。 她仔细梳理了家里的账目,发现丈夫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偷偷给闺蜜转了不少钱,加起来足足有67万元,这些钱都是夫妻俩的共同财产,丈夫根本没有权利单方面赠予别人。于是,冉女士一纸诉状告到法院,要求闺蜜返还这67万元。 对她来说,这已经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保住自己和孩子活下去的资本。 法院审理后,给出了明确的判决。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朱先生在未经妻子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予第三者,既侵犯了冉女士的合法财产权,也违背了公序良俗,这种赠与行为在法律上是无效的。最终,法院判令冉女士的闺蜜返还62万余元。 戏剧性的是,朱先生起诉离婚的请求,被法院驳回了,而冉女士追讨财产的诉讼却大获全胜。法律没能帮她留住变心的丈夫,却为她和孩子保住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即便赢了官司,冉女士心里还是挺不是滋味,她其实还抱有一丝希望,想挽回这段二十多年的婚姻,可丈夫拒绝了所有调解,一心只想彻底割裂。 遇到背叛时,情绪化的冲突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更糟的境地,冷静下来,拿起法律武器,才能真正捍卫自己的底线和尊严。那些以为能靠背叛占便宜的人,最终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毕竟,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来都不会得到认可。 信源:小鱼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