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务卿鲁比奥说;“由于中国新疆地区生产的多晶硅占全球供应的近一半,美国太阳能行业受到了严重破坏,让美国在太阳能行业彻底退出与中国的竞争,除了多晶硅之外,新疆目前还生产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番茄酱和五分之一的棉花。此外,新疆还生产了全球约15%的啤酒花。”由于相关新疆产品禁令,致使企业受损,所以他将提议“为之做出改变”。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以前那些禁令,可能要松一松了。 为什么突然之间,这位铁杆反华议员要“回头是岸”了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也很实在:再这么下去,美国自己的企业先扛不住了。 当初美国搞这些禁令,口号喊得震天响,说是为了什么“人权”,要打击中国的“强迫劳动”。 听着是挺高尚,可现实是骨感的。 美国自己也要搞绿色转型,拜登政府天天喊着要建太阳能发电站,要实现碳中和。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是,你建太阳能板,最核心的材料就是多晶硅。 全球一半的供应都在新疆,你一纸禁令下去,等于自己把自己的原材料给断了。 这下可好,中国的多晶硅卖给了全世界,包括欧洲、东南亚,甚至美国自己的盟友,唯独美国自己的企业买不着,或者只能花高价从别的渠道买二手、三手的。 成本蹭蹭往上涨,怎么跟人家竞争?美国的太阳能工厂一家接一家地倒闭,工人大量失业,这火最后还是烧到了自己身上。 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本来想用禁令这把刀捅中国,结果发现刀柄在自己手里,刀刃对着自己的心脏。 他们算盘打得是挺好,以为一禁用,新疆的产业就得崩溃,中国经济就得受重创。 可他们忘了,中国是世界工厂,更是世界市场。你美国不用,有的是人用。 中国的多晶硅、棉花、番茄酱,物美价廉,在全球市场上根本不愁卖。 你主动退出,正好给别人腾出了地方。结果就是,中国稳坐供应链的头把交椅,而美国自己的相关产业却被自己给活活饿死了。 再往深了看,这事儿暴露了美国战略上的一个巨大漏洞。 他们总想着“脱钩断链”,想着在关键领域卡中国的脖子。可他们发现,在许多领域,真正被卡住脖子的,是他们自己。 就拿棉花来说,新疆的长绒棉,品质是世界顶级的,是制造高档服装、床上用品的核心原料。 美国品牌禁用新疆棉,结果就是自己的成本上升,产品质量下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消费者可不关心你那套政治说辞,他们只认东西好不好,价格贵不贵。 你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口号,把自己的生意做砸了,股东们第一个不答应。 所以,鲁比奥现在说要“改变”,根本不是良心发现,也不是突然对中国友好起来了。 这纯粹是迫于现实压力的妥协。 是美国的资本家、产业巨头们,看着自己的利润一路下滑,市场份额被别人抢走,实在受不了了,跑去国会山施压,让这些政客们赶紧想办法止损。 鲁比奥这番表态,就是给国内利益集团的一个交代,意思是:“我看到了问题,我们准备调整策略了。”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全球化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搞一刀两断,最后只会两败俱伤,但往往是伤得最重的是那个发起攻击的人。 中国靠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制造能力,牢牢掌握了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美国想绕开中国另起炉灶,谈何容易?那需要天量的投资、漫长的时间,还得有足够的技术工人。 可现在美国国内政治撕裂,社会问题一大堆,哪有那个精力和财力去搞这种“世纪工程”? 所以说,鲁比奥的这番话,与其说是对华政策的转向,不如说是美国在现实面前的一次低头。 他们终于明白,用意识形态的大棒去打经济规律,是行不通的。当企业的生存、工人的饭碗、国家的能源转型都成了问题时,那些所谓的“原则”和“立场”,就得先放到一边了。 这盘棋,美国下得越来越被动,现在想换个活法,但主动权,早就不在他们手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