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母情结的鲁道夫 但最重要的是,皇后与王储不信任俄国关于和平与友谊的保证(与皇帝、外交大臣卡尔诺基相反)。鲁道夫给拉图尔写信:“巴尔干局势再次升温……而在皇宫(指外交部),没人了解这一切,事情被以君主式的愚蠢处理。俄国利用卡尔诺基短视的执政,以及所谓的与奥和解,大摇大摆地向保加利亚、鲁梅利亚、马其顿、塞尔维亚甚至波斯尼亚派遣委员会、提供资金与武器等。”²⁴皇后与王储对俄国和平保证的怀疑,很快被证明是完全有根据的:在随后几年的保加利亚危机中,俄奥成了敌人。皇后与王储指责外交大臣卡尔诺基不够坚定,对俄国与德意志帝国几乎卑躬屈膝,毫无察觉地落入俾斯麦与沙皇设下的陷阱(1887年,所谓的盟友德国背着奥地利,与沙皇签订了最秘密的《再保险条约》——事后证明了伊丽莎白与鲁道夫的怀疑)。连德奥同盟的缔造者、俾斯麦的著名仰慕者久洛·安德拉西,在巴尔干危机期间也明显背离了俾斯麦的政策,开始尖锐批评奥匈对德意志帝国的让步——他觉得让步太过分了。伊丽莎白与鲁道夫(以及安德拉西)对三国同盟的第三个伙伴意大利的态度,也完全一致。某些情况下,鲁道夫王储甚至会批评母亲,尤其厌恶她的懒散。早在1881年,他就给前家庭教师(同时是伊丽莎白的狂热仰慕者)拉图尔写信:“曾有一段时间,皇后常——无论是否成功,我不作评价——……”王储对伊丽莎白过度痴迷骑马的行为,反应是失望、愤怒与嫉妒,多次表达愤怒,与母亲发生严重冲突(尤其是围绕贝·米德尔顿的争吵)。鲁道夫还批评伊丽莎白的唯灵论倾向:1882年,他匿名撰写并出版了反唯灵论的论战文章《关于唯灵论的几句话》,用自然科学方法驳斥幽灵显现、桌灵转、通灵等当时贵族社会盛行的精神活动。1884年,奥地利媒体报道:王储本人在一场降神会上,揭露并嘲讽了当时最著名的灵媒之一巴斯蒂安。²⁶这种极其谨慎的反对(伊丽莎白可能不知情),源于鲁道夫对母亲失望的爱。尤其是在19世纪80年代(塔菲政府时期,保守主义抬头),他在个人与政治层面都日益孤立。此时,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与越来越自信的儿子交谈时,只限于狩猎、军事与家庭事务,从不提及政治——这让鲁道夫反复抱怨。欧洲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