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但不购买美债,反而发行美债,与美国财政部抢生意,关键是中国发行的美债竟然比美国发行的美债更受欢迎,认购倍数远超同期美国国债,世界正在出现两个“美元中心”,这对美国政府真是当头一棒! 这波操作看着反常,其实背后全是套路: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一直给中国主权信用打A+,比美国低两档,中国这次发债,利率只比美国高0.01%,相当于直接问全球投资者:“你们觉得中美信用到底差多少?”结果30倍认购说明,市场觉得中国信用和美国差不多,甚至更好!评级机构的脸被打得啪啪响,估计得连夜改评分标准。 现在美国国债已经堆到38万亿美元,政府靠“借新还旧”过日子,美债流动性越来越差,风险溢价蹭蹭涨,中国发的美元债相当于“安全替代品”:有国家信用背书,到期还能换人民币或中国商品,相当于给人民币国际化开了个“后门”。 这次发债吸引了亚洲、欧洲、中东甚至美国的投资者,主权基金、银行、保险公司全来了,中国通过香港这个“离岸金融中心”,搞了个独立于华尔街的定价体系,以后中资企业海外融资都能参考这个标准,融资成本直接降一档。 中国这波操作,直接戳中了美元霸权的要害:以前美国靠军事和金融霸权撑着美元信用,现在中国用市场行为证明,评级机构的“主观打分”不好使了,真实信用得靠投资者用钱投票。 全球资本开始重新分配,有些国家把中国资产当“美债保险”,万一美国翻车还能有个备胎。 如果中国继续发美元债,可能会形成“中国定价+美元结算”的新模式,美国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控制权就得打折扣。 这事儿看着像金融游戏,其实背后是中国在下一盘大棋,过去美国靠军事撑美元,现在中国靠产业链、科技和稳健政策攒信用。 更妙的是,中国没想着“推翻美元”,而是选择在现有体系里搞创新,既避免了和美国硬刚,又给人民币国际化留了缓冲期。 现在全球投资者发现,买中国美元债既安全,又能间接持有人民币资产,这波操作直接让人民币国际化“偷塔”成功,未来如果中国继续发美元债,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会变成“多个储备货币+区域联盟”的模式。 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或许能打破“中美必有一战”的死循环,当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全球经济治理没准能更和谐。 说到底,中国这波操作就像在金融圈玩“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美元发债,既赚了信用又赢了市场,还让美国没法直接怼,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降维打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