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向抗议的中方作出说明,日方在涉台问题上立场始终未变 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询时抛出危险言论,称若中国大陆对台使用武力将触发日本"存亡危机事态",可能动用集体自卫权。 这一表态立即引发中方强烈反应,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1月10日严正警告:"日方言论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性质极其恶劣," 这场看似突发的外交风波,实则暗藏日本右翼势力借台海问题突破战后秩序的深层图谋。 高市早苗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作为安倍晋三政治嫡系,她早在2021年便主张"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此次更试图将台海冲突与日本宪法第九条的防御限制强行关联。 根据日本2015年安保法,"存亡危机事态"可突破专守防卫限制,但问题在于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与日本安全无关。 这种偷换概念的做法,既违反《中日联合声明》中"尊重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承诺,也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 中方反应呈现多层次立体化特征,外交部不仅提出严正交涉,更以"三个追问"直击要害:日方究竟想向"台独"传递何种信号?是否试图阻挠中国统一?欲将中日关系引向何方? 与此同时,中国驻日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媒体强硬回应"除砍肮脏脑袋别无选择",引发日方抗议却因《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无法遣返,暴露其法律与道义双重虚弱。 日本国内呈现明显分裂态势,官房长官木原稔紧急澄清"高市言论不代表政府立场",但自民党保守派仍在推动修宪扩军。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对华深度依赖,中日贸易额占日本外贸总额20%以上,丰田、索尼等企业在中国拥有庞大供应链。 这种政治军事激进与经济依赖的矛盾,导致日本战略决策陷入两难。 从历史维度审视,日本右翼的"台海冒险"折射出战后秩序的深层矛盾,日本曾对台湾实施50年殖民统治,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已明确台湾归属,但右翼势力始终试图模糊这段历史。 如今借美国"印太战略"之机,日本试图将台湾问题工具化,既转移国内经济衰退、人口老龄化等矛盾,又为修宪扩军制造借口。 日本右翼的冒险政治本质是政治投机,通过渲染"中国威胁",高市早苗试图巩固右翼选民基础,同时为修改和平宪法铺路。 但这种策略忽视两个致命问题:其一,日本自卫队实际军力难以支撑海外干预,其二,中国维护主权的坚定意志与强大能力已形成全方位反制体系。 站在2025年回望,这场风波再次证明: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任何外部势力插手都将遭遇坚决反制。 日本若继续在右翼道路上狂奔,不仅将损害中日关系,更可能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 唯有正视历史、尊重现实,恪守四个政治文件精神,才能避免重蹈覆辙,真正实现亚太地区的持久和平。 这场风波本质上反映了日本在战略自主与历史包袱之间的深层矛盾,日本右翼试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突破战后秩序限制,但这种策略既不符合国际法准则,也忽视中日经济相互依存的现实。 历史经验昭然,将台湾问题当作工具,只会令地区局势更趋紧张,真正的战略韬略是借对话消弭分歧。中日身为亚洲两大经济体,合作远胜竞争,日本右翼的冒险政治终会自损本国利益。 欲实现真正的战略自主与地区稳定,当以史为鉴,汲取经验与教训,于此过程中,坚定不移地秉持和平发展之道,如此方可行稳致远,达成既定之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