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首次动用13枚全球禁用导弹突袭乌克兰!”当地时间11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武装部队在这一轮大轰炸,发射了超过450架自杀式无人机无人机和45枚导弹,袭击了乌克兰各地的目标、基础设施和能源设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3 枚全球禁用导弹突袭” 的消息刚传开,泽连斯基的控诉就砸在了屏幕上:450 架自杀式无人机、45 枚导弹,乌克兰多地的能源设施和基础设施被挨个点名轰炸。这场 11 月 8 日凌晨的突袭,与其说是战场打击,不如说是对平民生存底线的公然挑衅。 先说说最刺眼的 “禁用导弹” 争议。虽然俄军通报里只提了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这类高精度武器,但泽连斯基口中的 “禁用型号” 绝非空穴来风。 要知道,当年美俄《中导条约》没作废时,射程 500 到 5500 公里的陆基导弹都在禁止之列,如今条约成了废纸,某些本该封存的武器却趁机重出江湖。用这种打擦边球的武器盯着能源设施炸,再怎么辩解 “打击军工配套”,也掩不住对民生的漠视。 更让人窝火的是这场轰炸的时机和手法。眼看寒冬就要来,俄军偏在这时候发动 10 月以来第九轮能源袭击,摆明了要断乌克兰人的活路。波尔塔瓦的铁路供电中断,哈尔科夫的居民摸黑找暖器,基辅州直接拉响紧急停电警报,4 条人命就这么没在废墟里。这哪是打仗?分明是拿普通民众的寒冬当筹码。 俄军的战术早就暴露了心思。先用带破片弹头的无人机炸漏机油,再派燃烧弹头的无人机补刀,一套组合拳就为了把能源设施彻底毁干净。乌克兰智库专家看得透彻,这是想把第聂伯河左岸炸成黑暗孤岛,逼民众在严寒里向政府施压,用投降换燃气和电力。这种连医院、学校供电都要掐断的操作,已经跌破了战争的基本底线。 更讽刺的是俄方的双重标准。一边说炸能源设施是 “回应恐怖袭击”,一边对自家别尔哥罗德州遭袭导致两万人停电的事避而不谈。要知道乌克兰的电力系统早就经不起折腾了,之前一轮空袭就炸瘫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发电能力,现在再遭重创,黑市上的柴油发电机价格已经飙到了天价。泽连斯基说 “没有电力,无人机和炮弹都是废铁”,可最先扛不住的,从来都是缺电缺暖的普通百姓。 国际社会看得清清楚楚,这种针对民生设施的打击只会引发连锁灾难。乌克兰的核电占比原本高达 55%,现在反应堆全靠抢修维持,一旦出现核泄漏,遭殃的可是整个欧洲。而且能源遭袭已经引发了粮食危机,黑海港口运不出小麦,全球粮价跟着疯涨,这早就不是两国之间的事了。 俄军或许能靠导弹炸断电线,但炸不碎乌克兰人的韧性。乌克兰能源部门还在咬牙转型可再生能源,防空部队一夜击落 400 多架无人机的战绩,也透着不服输的劲儿。只是真心希望这场冲突能早点结束,别让更多人在黑暗和严寒里熬过这个冬天。毕竟再厉害的导弹,也赢不了人心;再强硬的姿态,也换不来真正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