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一名18岁的女孩被人贩子以2700元卖给了一位放羊人,洞房当晚,女孩紧张地蜷缩在角落里,浑身发抖,没想到后来她竟成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郜艳敏的老家在河南许昌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家里条件不好,弟弟要上学,父母身体常年有病,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她跟着同村的老乡踏上了去石家庄打工的路。 18岁的郜艳敏那时候还带着农村姑娘的单纯,以为跟着老乡出去,就能挣到钱给父母治病,给弟弟交学费。谁也没料到,那个平日里笑脸相迎的老乡,心里藏着最恶毒的算计——车刚驶离河南地界,她就被人贩子控制了自由,手机被没收,反抗就遭打骂,一路辗转被带到了河北涞源的深山里。2700元,在1994年够普通农村家庭大半年的开销,人贩子轻飘飘一笔交易,就断送了她原本充满希望的人生。 洞房当晚的恐惧,是郜艳敏一辈子都抹不去的记忆。那个买她的放羊人叫石宝山,比她大十几岁,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看着她蜷缩在角落发抖,没有强迫,只是默默在炕边铺了层稻草,说了句“别怕,我不会害你”。可这句话怎么能安抚她被拐的绝望?接下来的日子,她试过三次逃跑,第一次刚跑下山就被村民发现拦了回来,人贩子留下的“规矩”让整个村子都成了监视者;第二次她藏在柴房,饿了两天两夜,最终还是被石宝山找到,他没打她,只是把家里仅有的几个馒头塞给她,红着眼眶说“山里苦,你跑出去也活不下去”;第三次她趁夜摸黑往山外跑,却不小心摔下山坡,腿被划伤,是石宝山打着手电筒找到她,背着她走了三个小时山路去村卫生室。 一次次逃跑失败,让郜艳敏陷入了彻底的绝望,她甚至想过自杀。可看着石宝山笨拙地照顾她,看着村里那些光着脚丫、连字都不认识的孩子,她的心慢慢软了下来。这个深山里的村庄太穷了,全村只有一所破旧的土房当学校,却连个正经老师都没有,孩子们到了上学年纪,只能跟着父母放羊、种地。有一天,村长找到她,带着几个孩子,恳求道“姑娘,你识文断字,能不能教教这些娃?”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郜艳敏想起了自己没读完的书,想起了弟弟上学的不易,她点了点头,这一点头,就是二十多年。 起初教书的日子格外艰难,土房教室里没有桌椅,孩子们就坐在石头上听课;没有课本,她就凭着记忆默写生字、课文;没有粉笔,她就用烧黑的木炭在墙上写字。她不仅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还教他们唱歌、画画,告诉他们山外面的世界。石宝山看她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主动承担了所有家务,还把家里仅有的积蓄拿出来,给孩子们买了作业本和铅笔。村民们也渐渐改变了对她的态度,不再监视她,反而经常送些自家种的蔬菜、晒的干货到学校。 郜艳敏的坚守,慢慢改变了这个深山村庄的命运。她教过的孩子里,有16个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成为了医生、教师、工程师。曾经调皮捣蛋的男孩,放假回来会给她带大城市的书本;曾经腼腆害羞的女孩,工作后第一时间寄钱给她改善教学条件。2009年,媒体报道了她的故事,这个被拐卖到深山的女孩,用自己的善良和坚守,照亮了孩子们的求学路,感动了无数人。当年年底,她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里写着:“她用一颗包容的心,融化了命运的残酷;用一份坚守,点燃了大山的希望。” 很多人会问,被拐卖的痛苦为什么没有击垮她?其实郜艳敏也痛苦过、挣扎过,但她明白,沉溺于过去的不幸毫无意义,不如用自己的力量做些有意义的事。她没有选择憎恨这个伤害过她的地方,反而用教育为这里带来了新生。那些曾经监视她的村民,后来成了她最坚实的后盾;那个用2700元“买”她的放羊人,后来成了默默支持她的伴侣。命运给了她最残酷的开局,她却用善良和坚韧,活出了最温暖的模样。 如今的郜艳敏,依然在深山里教书,只是学校的条件好了很多,有了崭新的桌椅、明亮的窗户,还有了更多愿意来山区支教的老师。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命运多么坎坷,善良和坚守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被拐卖是人生的不幸,但她没有让不幸定义自己的一生,反而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更多人的命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