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卡脖子,美国急了骂娘,全球供应链慌了 前两天美国财长突然提出威胁,说如果中国不放开稀土出口,美国就要加征百分之百的关税,结果中国外交部当天就回应了,表示该说的话早就说过,真想解决问题得靠双方坐下来好好谈,光用恐吓手段根本没用。这件事说来也巧,明明上个月底中美还在吉隆坡开会,当时两边都承诺要稳定合作,哪知道没过几天美方就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美国总是拿"管制"说事,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得更严格,半导体设备、人工智能芯片和设计软件这些高科技产品,美国列出了三千多项限制不让卖给中国,相比之下,中国对稀土的管制只有九百多项,而且并非全部禁止,民用项目只要符合规定,仍然可以申请许可,美国人嘴上喊着公平竞争,实际上是不愿意看到别人手中有优势,一着急就故意混淆概念,把合理的管控说成是故意卡脖子。 稀土确实不是普通的矿产,这东西和手机、电动车甚至战斗机都联系在一起,美军F-35战斗机的隐身涂层和导弹导航系统全都得用到稀土,之前印度一家公司做过一件不地道的事,他们伪造了三十份文件,把从中国买来的稀土偷偷转给军用的无人机,最后这批货还卖给了美国的军工企业,这件事被曝光之后,中国加强了对稀土的管控,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做法,联合国也支持这种管理方式,毕竟不能让战略资源变成别人手里的武器。 美国一边说要对话,一边又威胁加税,十月中旬华盛顿刚放出这种狠话,当天美股就蒸发两万亿,连美国财经媒体都忍不住抱怨说“这么吓唬人根本没法谈”,美国总统在釜山才跟中国握手说要合作,转身就不认账了,美国政府这样来回变卦,其实是想用极限施压让中国让步,但美国忘了全球八成五的稀土加工都在中国手里,连他们自己的产业链也离不开我们。 两国对技术主权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美国政府认为涉及技术的事务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经常以国家安全作为理由进行限制,而中国实施出口管制时遵循法律规定,过程公开透明,采取分级管理方式,支持合规的贸易活动,反对其他国家单方面施加压力,美国的做法侧重于控制外部行为,中国的做法着重于规范自身运作,这两种思路确实很不一样。 欧盟和日本正在寻找替代方案,试图建立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建厂难度大、成本偏高、技术也跟不上节奏,短期内难以实现目标,全球超过九成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集中在中国,这种情况不会因为几句口号就改变,部分企业选择通过第三国转口处理稀土,即便流程繁琐也要坚持这么做,实际上等于承认他们无法避开中国制定的规则。 说到底,这件事不是简单的贸易争端,而是全球科技秩序正在重新洗牌,谁掌握关键材料和加工能力,谁就拥有话语权,美国试图沿用旧方法压制其他国家,结果发现时代已经改变,中国不追求霸权,也不畏惧威胁,该管理的事情就管理,该合作的领域就合作,剩下的交给市场来决定。中国对美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