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贸易断裂,巴西方面提出无理要求! 巴西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典型的“气昏头乱出牌”,明明自家饭碗还端在中国手里,偏要拿刚需商品撒气,属实是没算明白账。 得说清楚非织布这东西到底多重要,这可不是什么藏在工厂里的冷门货,是真真切切钻进巴西人生活缝隙里的必需品——医院里的手术衣、口罩要用它,超市里的纸尿裤、湿纸巾离不开它,就连农业上的育苗覆盖膜、包装用的防护布也全靠它。 巴西最大的纸尿裤品牌“派乐”早就把家底亮出来了,自家40%的原料都得从中国运过去,要是没了稳定的货源,别说产品涨价,能不能按时上架都得打问号。 而有意思的是巴西自己根本撑不起这个市场。早十几年前中国就占了巴西纺织进口的半壁江山还多,足足53.3%,这些年非织布的依赖度只增不减。 不是中国逼着他们买,是巴西本土产业实在不给力,今年前9个月的开工率已经跌到65%,比去年少了12个百分点,还有3家小厂直接关门大吉。 这压根不是中国产品“倾销”的锅,是自家生产线跟不上、成本下不来,消费者用脚投票选了质优价廉的中国货而已。 可巴西偏要抱着“报复”的心思搞事情,这背后的弯弯绕其实挺明显。前脚刚因大豆涨价丢了180万吨中国订单,损失近12亿美元营收,后脚就急着拿非织布撒气,三天之内连番动作,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股子赌气的意味。 他们大概觉得中国离不开巴西大豆,想拿非织布当筹码逼中国让步,却忘了自己的大豆产业有多依赖中国市场——大豆占巴西农产品出口的35%,而中国买走了其中60%以上的货,这哪是博弈,分明是拿着自己的“压舱石”当赌注。 可巴西自己也知道不敢把事情闹大,特意挑了非织布这种看似“小众”的品类下手,既想摆摆姿态,又怕真惹恼中国断了大豆订单,这种畏首畏尾的样子反而暴露了底气不足。 他们大概没见过隔壁哥伦比亚的教训,去年哥伦比亚刚对中国聚丙烯无纺布搞了反倾销,定下2.58美元/千克的最低限价,结果本土口罩厂成本直接涨了三成,最后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药店的医用口罩价格跟着翻番,骂声一片。 巴西要是真跟着学,到头来也是一个下场——原料涨价让纸尿裤、口罩跟着贵,医院可能面临防护物资短缺,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民众和下游企业。 而且巴西显然没搞懂中国现在的底气有多足。以前他们觉得中国的大豆进口被“绑定”在巴西港口和铁路上,可这次180万吨订单说停就停,48小时内就把单子给了阿根廷,就因为阿根廷的大豆每吨能便宜30-40美元,压榨利润直接从负数飙到200元。 这还不算,中国早就把大豆进口版图扩展到15个国家,乌拉圭、巴拉圭都是新选项,手里还有够吃3个多月的储备,饲料厂还能换用棉籽粕、菜粕当替代原料,根本不怕巴西的小脾气。 反观巴西自己,大豆出口预测已经从1.1亿吨下调到9500万吨,粮商们偷偷降价想挽回订单,却还在非织布上硬撑。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实在不明智,要知道中巴贸易的核心本就是互补,中国要农产品保民生,巴西要工业品和投资促发展,现在巴西把好好的合作关系当成博弈筹码,纯属捡了芝麻丢西瓜。 土耳其就是现成的例子,对着中国非织布征了十几年反倾销税,结果本土企业要么花高价找替代货源,要么只能缩减产能,最后反倾销税没保护到本土产业,反而把自己逼成了被动局面。 巴西要是真把反倾销调查搞到底,最后只会陷入更尴尬的境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非织布生产和出口国,不仅价格实在,医疗级产品的技术优势更是没话说,巴西想找替代来源要么贵得多,要么质量跟不上。 就像那些依赖中国原料的巴西口罩厂、纸尿裤厂,现在已经开始忧心忡忡,生怕原料断供或涨价,要是真到了那一步,要么裁员减产,要么让民众为涨价买单,怎么算都是赔本买卖。 说到底,巴西这波操作就是典型的“鼠目寸光”,放着好好的共赢路不走,非要玩“报复性调查”戏码。 忘了大豆订单流失的教训还没吸取,又想在刚需商品上给自己添堵,要是真把中国的耐心耗尽,哪天连大豆的替代选项都被巩固了,那才是真的追悔莫及。 毕竟在全球贸易里,信任比溢价珍贵多了,合作比报复靠谱多了,巴西要是连这点都想不明白,最后只能自己吞下苦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