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中国没中标!泰国高铁选择日本人建设,建成后让泰国欲哭无泪。一辆贴着“测试中”的日本高铁,顶着“时速300公里”的名号,居然被摩托车轻松超车。 时间倒回2015年,泰国高铁竞标现场的火药味隔着会议室门都能闻到,中国团队带着厚厚一摞方案找上门,不仅承诺提供经过高寒、高热环境验证的复兴号技术,还针对性地设计了防腐蚀轨道涂层和抗台风信号系统。 更拿出诚意:本土化施工比例达70%,计划在泰国建立高铁技术培训中心,首批培养200名本土工程师。团队负责人甚至算了笔细账:全线贯通后,泰国陆路货运成本能直接下降30%,曼谷到清迈的生鲜运输时间从12小时压缩到3小时,年跨境货运量有望突破500万吨。 可没等泰国人缓过神,日本驻华大使突然带着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代表到访,直接甩出"王炸"——报价比中国低20%,还打包票说能申请到年利率仅1.2%的低息贷款,这波操作让泰国财政部眼睛发亮,当时1794亿泰铢的总预算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光是每年偿还外债利息就占了财政支出的15%,能省一点是一点,交通部长提出要仔细审查合同细节,却被财政部长以"抓住难得机遇"为由压了下去。 谁知道这低价背后全是精心设计的陷阱,合同签完没半年,日本方面就派来地质专家,拿着厚厚的报告说"曼谷盆地地质条件远超预期复杂",要求对隧道工程额外加价230亿泰铢。 更坑的是材料垄断条款,轨道钢、接触网这些核心部件必须从日本川崎重工进口,价格比国际市场价高出40%,泰国审计署后来抽查发现,一根普通的轨道螺栓,日本报价居然是中国供应商的3倍。 交通部长差瓦立私下向媒体抱怨,现在每公里建设成本已经突破8亿泰铢,比中国当初的报价还贵出1.2亿,那些所谓的低息贷款也暗藏玄机,虽然年利率看似只有1.2%,但贷款资金必须全部用于支付日本企业的服务费用,想找第三方企业合作降低成本?合同里早就堵死了所有门路,泰国财政部不得不从其他项目中挪用200亿泰铢填补窟窿,导致曼谷地铁延长线项目直接停工。 施工效率更是让泰国政府欲哭无泪,日本当初拍着胸脯承诺5年完工,结果6年过去了,曼谷到呵叻段的130公里路程,连三分之一都没修完,工地上经常看不到几个工人,偶尔有施工机械运转,也是走走停停。 有年雨季的时候,一场暴雨冲毁了刚搭建的桥梁支架,泰国方面紧急联系日本专家,对方却以"需要提前申请签证"为由,两周后才抵达现场。最讽刺的是当初承诺的"终身维修优惠",现在彻底暴露了真面目——单次列车保养费用高达5000万泰铢,相当于泰国铁路部门半个月的运营预算,关键零件更换还得提前3个月从日本预订,负责测试段维护的泰国工程师透露,现在他们每天都在祈祷列车别出故障,"每次故障都是一次财政灾难"。 日本高铁的技术靠谱程度早有先例打脸,之前在印度承建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试运行时空调系统突然瘫痪,车厢内温度飙升到45度,导致12名乘客中暑送医;在越南河内的轻轨项目更是烂尾多年,投资超8亿美元却连试运行都无法完成,周边地价因为项目停滞暴跌30%,越南政府每年还要支付数千万美元的贷款利息。 现在泰国这条测试段,除了被摩托车超车的笑话,还频频出现信号故障,上个月的雷雨天气里更是连续3天停运,泰国网友创作的段子在社交平台刷屏:"想体验飞一般的感觉?请骑摩托车;想体验慢生活?欢迎乘坐日本高铁;想感受财政危机?就选日本基建。" 反观中国这边,雅万高铁早已顺利通车两周年,累计发送旅客超1200万人次,最高运营时速稳定在350公里,将雅加达到万隆的出行时间从3个多小时压缩至46分钟,不仅提前完工,还帮印尼培养了1000多名技术人才,中老铁路更是成了跨境物流的黄金通道,2025年上半年货运量同比增长42%,榴莲、山竹等东南亚水果通过这条铁路3天就能摆上中国超市的货架。 泰国水果出口商协会主席素察悔不当初,他的公司去年因为物流延误,有500吨龙眼在运输途中变质,损失超1亿泰铢,"如果中国高铁建成了,这种损失根本不会发生。"素察无奈地说。泰国交通部内部评估报告显示,要是当初选了中国方案,现在曼谷到清迈的高铁都该通车了,货运成本下降带来的经济效益能让泰国GDP多增长0.5个百分点。 看着测试轨道上龟速爬行的日本高铁,泰国总理斯雷塔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当初被低价诱惑,忽略了隐藏成本和技术风险,现在项目彻底骑虎难下——继续投钱就是个无底洞,停建则要支付高达合同总额15%的违约金,这事儿也给其他国家提了醒:基建不是买白菜,图一时便宜迟早要吃大亏。 你觉得泰国现在还有机会换成中国方案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