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不止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国内问题,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韩国政治人物李在明谈及台海问题时的表态,曾让外界看到其务实一面。他更曾用“等外星人入侵地球时才会考虑”的幽默回应,回避是否援助台湾的陷阱提问,尽显对干涉台海的排斥。 李在明说“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国内问题,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时,正在釜山的竞选集会上对着几百名市民讲话,台下坐着的有开小餐馆的老板、靠出口配件谋生的小作坊主,还有刚毕业找工作的年轻人——这些人最清楚,韩国的日子和对华关系绑得有多紧。 之前尹锡悦政府跟着美国喊涉台口号,结果2024年韩国对华贸易逆差直接飙到37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三星电子在华手机销量跌了23%,现代汽车的中国工厂一度减产,连济州岛靠中国游客吃饭的民宿,倒闭了近三成。 这些账李在明全算在明面上,所以在台海的问题上,他并没有跟随西方国家的步伐,他太清楚国际上那些势力的小心思——明明知道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偏有人想借着美韩同盟的由头,把韩国架到火上烤。 去年美国在“芯片四方联盟”会议上,就暗戳戳提过让韩国“关注台海供应链安全”,潜台词就是想让韩国跟着搞技术封锁;还有亲美媒体故意提问“若台海有事,韩国是否会支援台湾”,明摆着是想套话。 李在明偏不接这茬,在议会质询时当着外交部长的面强调“韩国的外交只能服务于韩国民众的利益,不是别人的马前卒”,把话撂得死死的,连美国驻韩大使都没辙。 面对是否援助台湾的陷阱提问,李在明那句“等外星人入侵地球时才会考虑”更显智慧,这话是在一场企业家论坛上说的,当时台下坐着三星、LG的高管,他笑着补充“咱们连朝鲜半岛的安全都得绷紧神经,哪有精力管别的事”,这话听着像玩笑,实则戳破了关键——韩国的安全重心永远在半岛,北边的导弹试射、朝韩边境的摩擦,已经让韩国军方分身乏术。 真要是掺和台海,一边要应对半岛局势,一边要承担中国的反制,韩国的军费、军力根本扛不住,更别说美国只会口头喊支持,真出了事,最先撇清关系的还是他们,尹锡悦政府之前跟着美国搞“自由开放的印太”,结果美国在芯片补贴上卡韩国脖子,教训还不够深刻? 这一切全是基于现实利益的精准算计,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出口额的25%靠中国市场,半导体、汽车、化妆品这些支柱产业,更是离不了中国的供应链和消费者,现代汽车在中国卖的车,占全球销量的1/4;三星显示的OLED屏幕,近六成卖给中国手机厂商;连韩国主妇爱用的农心方便面,原材料里的大蒜、辣椒,有一半从中国进口。 李在明在和企业家座谈时说得实在“中国人不买咱们的东西,工厂就得裁员;供应链断了,货架上的商品就得涨价,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比任何同盟口号都实在。 他的表态也暗合韩国国内的真实诉求,去年韩国民调机构做过调查,72%的民众反对韩国介入台海问题,68%的人认为“对华关系比跟着美国更重要”,之前尹锡悦涉台言论引发外交波动,韩国国内物价涨得厉害,首尔市民上街抗议“别为别人的事让我们买单”。 李在明的话,等于是说出了大众的心声——普通民众关心的是房租涨没涨、工作稳不稳,没人愿意为遥远的台海纷争牺牲自己的生计,在野党之前发起的“守护对华贸易”签名活动,短短一周就收集了20万签名,这就是最真实的民意。 那些想把韩国拖进台海浑水的势力,大概没料到会碰这么个硬钉子,李在明不搞虚头巴脑的外交辞令,不用“战略伙伴”“共同利益”这些模糊的词,而是用最直白的话划清界限:半岛事务是半岛事务,台海问题是中国内政,韩国不掺和、不站队,即便要维持美韩同盟,他也明确表态“同盟是为了保护韩国民众,不是为了替美国打仗”,这种清醒,远比空喊“价值观同盟”要高明得多。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往来终究要落到实处,李在明的两番话,不过是把“不掺和别人内政、先顾好自己日子”的简单道理摆上台面,在大国博弈的棋局里,韩国不是棋子,没必要为别人的输赢买单,这种务实,或许才是小国在复杂局势中最稳妥的生存之道。 你说,李在明这种清醒的表态,会不会让尹锡悦政府重新考虑对华政策?会不会让那些想拉韩国入局的势力彻底死心?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