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要闻速览:交通提速、产业升级与创新突破多点开花
2025年11月5日,星期三,农历九月十六。以下为11月5日凌晨三点前最新发生的重要资讯:
一、广深铁路提质升级:动车时速提至200公里,运能显著增强
广深铁路I、Ⅱ线提质改造工程正式收官,11月5日起,该线路动车组列车最高运行时速提升至200公里 。铁路部门同步优化运行图,每日安排本线及跨线动车组178对,较改造前增加27对,高峰时段最短间隔仅5分钟即可发车,广州与深圳间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此次升级不仅为沿线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选择,更将为第十五届全运会提供高效运力支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二、前三季度海洋经济稳增:生产总值达7.9万亿元,贡献蓝色动能
自然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 。海洋资源供给持续强化,全国核准用海用岛面积26.2万公顷,同比增长19.2%,重点项目用海用岛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其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业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突破,为国民经济提供坚实"蓝色支撑"。
三、低空经济落地提速:广东领跑全国,千亿产业规模成型
我国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蓝图加速迈向体系化落地,跨界融合成为创新核心驱动力。作为产业高地,广东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千亿,聚集低空飞行器制造企业超2000家、关联企业超1.5万家,占全国总量三成以上,稳居全国首位。在核心领域,广东消费级、工业级无人机分别占据全球70%、50%的市场份额,2025年上半年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幅达58.2%,低空制造产业正加速迭代放量。
四、成人健康体检有了"新国标":分级筛查筑牢健康防线
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健康体检新国家标准,明确体检体系由基本项目与慢病风险筛查两部分构成。其中,基本项目涵盖体格、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为建立健康档案奠定基础;慢病风险筛查则在基本项目之上,结合问卷评估,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阻肺、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实施个性化深度检查,落实早筛早治理念。
五、出入境新政落地:数字赋能开放,效率再升级
11月3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10项移民出入境创新举措,覆盖人才流动、证件申办、通关查验、过境服务等全环节。"指尖办"简化申办流程,"闪通关"提升通行效率,"中转无忧"优化过境体验,一系列举措不仅实现服务提速,更成为中国深化对外开放、拥抱全球合作的生动体现。
六、世界首创"太空烤箱"上岗:航天员可享烤牛排、蛋糕
全球首台自带净化功能的"太空烤箱"正式投入使用,让航天员在太空也能享用香喷喷的热食。该设备由科研团队通过逆向思维研发,将净化功能融入热风烘烤系统,采用高温催化与多重过滤技术,确保航天员接触面零高温风险 。同时,配套的残渣收集器、加热网等装置解决了太空失重环境下的食物飘浮问题,加热温度上限从100℃提升至190℃,鸡翅、牛排、蛋糕等食物均可在几十分钟内烤制完成。
七、显示产业全球领跑:"AI+显示"开辟发展新赛道
我国显示产业凭借"AI+显示"的硬核实力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显示面板与材料的全球市占率均位列第一,产值占全球总量的半数。作为数字经济的"眼睛"与AI交互的"窗口",新型显示产业已全面驶入智能化发展快车道,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在全球市场展现强劲竞争力。
八、南水北调中线年度任务完成:近1.18亿人受益
截至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24—2025年度调水任务圆满收官,累计向北方输水64.73亿立方米。此次调水覆盖沿线27座大中城市,让近1.18亿群众喝上了优质南水,为华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九、医疗AI发展定目标:2030年基层智能辅诊全覆盖
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明确规划,到2030年将实现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应用基本全覆盖。届时,二级以上医院将普遍开展AI影像诊断、临床决策支持等服务,"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标准体系全面健全,并建成一批全球领先的科创与人才基地,推动医疗服务智能化升级。
十、乌镇机器人"交警"执勤:联动信号灯助力智能交通
11月3日,浙江桐乡乌镇正式启用机器人"交警"辅助交通指挥。这款机器人身高1.8米,可精准复刻标准交通指挥手势,同时具备与信号灯联动的功能,能实现动态车流引导与智能违规劝导,为智慧交通管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