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怎么干?“十五五”规划勾勒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径 2025年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份覆盖2026-2030年的纲领性文件,清晰标定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的发展航向,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绘制了任务书与施工图。 回望“十四五”,中国在复杂考验中交出亮眼成绩单: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科技创新频传捷报,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的第一步。而即将开启的“十五五”,既是对过往成就的巩固拓展,更是向新目标的冲刺——国际上,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冲突、单边主义等挑战交织;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新旧动能转换等问题仍需破解,唯有主动识变应变,才能在机遇与挑战中把握战略主动。 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十五五”规划明确了七大核心方向: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质效双升,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国统一大市场活力充分释放;科技自立自强要突破关键瓶颈,基础研究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改革开放要推向更深层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成熟,高水平开放格局全面形成;文化建设要彰显自信,主流舆论不断壮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民生福祉要持续增进,高质量就业更充分,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稳步扩大;生态建设要迈出新步,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国家安全要筑牢屏障,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达成。 围绕这些目标,规划从十五个维度细化了具体路径。在经济领域,明确“实体经济为本”的导向:传统产业要向数智化、绿色化转型,矿业、化工等产业要巩固全球竞争力;新兴产业要加速集群发展,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成为支柱;未来产业要前瞻布局,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有望培育成新增长点。同时,以扩大内需为抓手,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壁垒,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引擎。 科技与人才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规划提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攻关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卡脖子”技术,加大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培育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等队伍,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推动“四链”深度融合。 民生与生态领域的部署充满温度与力度。就业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重点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收入分配上,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推动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住房上,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建设“好房子”提升居住品质;养老上,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激活银发经济潜力。生态方面,以“双碳”为牵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此外,规划还对高水平对外开放、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文化强国建设、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作出系统安排,形成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完整发展体系。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规划强调,实现“十五五”目标,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接下来,全国上下将凝聚合力,以钉钉子精神破解难题、应对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让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未来五年怎么干?“十五五”规划勾勒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径 2025年10月23日
一半小苹果
2025-10-28 18:30:1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