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日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件的妥协而斗争,并渴望寻求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安全保障。 拉夫罗夫提出的“妥协”,本质是在战略博弈中转换施压方式,是将2021年就已提出的核心安全诉求重新摆上台面,要求北约停止东扩、拒绝乌克兰加入、撤出东欧军事基地。 从实力支撑来看,俄罗斯根本不具备真正妥协的必要性。2023年其军费同比增长24%,军工企业全面满负荷运转,武器装备产量持续提升。 反观乌克兰,不仅自身军费占GDP比例高达37%,几乎耗尽国力,就连加上西方援助的总额也仅能达到俄罗斯军费的九成,前线还多次出现弹药短缺问题。 这种资源投入的悬殊差距,让俄罗斯在冲突中保持着持续作战的底气,所谓“妥协”更像是占据优势后的战略休整提议。 西方阵营的困境为俄罗斯的“妥协”表态提供了有利时机。美国国会为一笔援乌资金争论近九个月,最终通过的援助法案落实到前线时早已错过最佳时机;欧盟承诺的500亿欧元援助中,大部分用于乌克兰民生支出,真正能转化为战场实力的资金寥寥无几。 民众层面,欧洲多国对冲突的耐心已近枯竭,十二国调查显示仅10%受访者认为乌克兰能获胜。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让俄罗斯看清了西方援乌共识的脆弱性。 能源领域的持续影响力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的谈判地位。尽管欧洲高喊“能源脱钩”,但奥地利、匈牙利等国仍有三分之二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供应。 2024年俄罗斯对欧洲管道天然气出口量不减反增,斯洛伐克总理甚至因担心供应中断专程赴莫斯科协商。这种现实依赖让俄罗斯能通过能源供应节奏有效牵制欧洲,成为谈判桌上的重要筹码。 北约东扩的历史背景更凸显了俄罗斯诉求的延续性。自1999年以来,北约已完成五次东扩,仅1999至2004年间就通过两次扩张将防线向东推进近千公里,波罗的海三国的加入更是直接挤压了俄罗斯的安全空间。 俄罗斯多次要求1997年后加入北约的国家不得额外驻军,但西方置若罔闻,继续在东欧部署重型装备。如今通过战场行动重新掌握主动权后,这些诉求已从协商建议变为明确要求。 西方阵营的内部裂痕也被俄罗斯精准利用。美国前总统公开反对援乌协议,欧盟内部匈牙利总理多次呼吁解除对俄制裁,欧洲经济因冲突和制裁承受着巨大压力。 俄罗斯正是看准这种分歧,用“妥协”提议给西方内部的“厌战派”提供借口,进一步分化其援乌共识。 所谓“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若真到需要牺牲核心领导人才能求和的地步,俄罗斯就不会持续增加军费投入和军工生产。 归根结底,俄罗斯清楚西方既不敢升级冲突引发核风险,又无法承受长期消耗的经济代价,因此用谈判信号迫使对方在关键利益问题上让步。 从2021年被无视的协议草案到如今的战场实际控制区,俄罗斯用两年时间证明:国家安全只能靠实力争取,所谓“妥协”不过是让西方接受现实的策略而已。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日表示,俄罗斯愿
兰亭说事
2025-09-22 17:42: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