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曹德旺去旅游买了一根拐杖,坐车时被司机呵斥:“小心点,碰坏车玻璃你可赔不起!”曹德旺问:“要多少钱?”司机说:“8000元一块。”曹德旺一听怒骂:“这也太欺负人了!” 曹德旺1946年5月出生在上海,父亲曹河仁是永安百货股东,母亲陈惠珍来自福清高山镇地主家庭。后来全家搬回福建,途中财产丢失,生活一下子跌入谷底。那时候,他们挤在母亲卖嫁妆换来的二层小楼里,兄弟姐妹六个,饭都吃不饱,常喝稀汤凑合。曹德旺从小就得早起拾柴,背树枝茅草回家,手上磨出厚厚的茧子。日子苦,但他没抱怨,学着适应这种底层生活。 9岁他才上小学,村里先生给他取名“德旺”。学校日子也不轻松,上午下午上课,中午在河边洗澡去汗,但因为太累,他常在课堂上打盹。有次教导主任当着全校同学的面,在操场上拉他衣领训斥,他低头站着,脸发烫。第二天,主任上门告诉家长,从此曹德旺辍学。14岁起,他跟父亲骑自行车从福州进30斤烟丝,到高山镇零售,沿泥路颠簸卖货。后来改卖水果,凌晨2点出门,车篮装300斤,下午镇上摆摊,赚点差价维持生计。1968年结婚后,他独立收购白木耳,扛包裹坐火车去江西鹰潭,挨家推销。 1970年,他去建新水库工地修板车,28天敲打铁件,手上油污一大片,挣了一千多元补偿金。后来当炊事员,管伙食供应。1973年,转到山兜农场负责销售,穿戴整齐外出谈生意。1976年,回高山镇进异型玻璃厂做采购员。1983年,他承包这厂,搞绩效工资,当年交利润6万元,把亏损厂子扭转成盈利。这段早年经历,让他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积累了做生意的底子。 1983年春天,曹德旺陪母亲去武夷山旅游,在路边摊买了根竹拐杖,打算给母亲用。旅游完,他雇了辆小轿车返程。拐杖末端不小心碰了车窗玻璃,司机转头喊赔不起。曹德旺问价格,司机说8000元一块。他气得把拐杖放地上,叉腰骂太欺负人。然后捡起拐杖检查玻璃,没划痕才坐进去。司机开车上山路,他坐在后座擦汗,继续问玻璃来源,司机说进口货,国内买不到。他双手握拐杖,指节发白。 返回福州后,曹德旺去汽车修理厂打听,得知进口挡风玻璃6000元一块,急需时8000元。他走访供应商,发现市场被国外企业把控,价格高,供应不稳。这事让他看到机会,因为国内没国产替代品,修车的人都得忍着高价。他决定行动,拿出全部资金改造玻璃厂。 曹德旺调研市场时,发现汽车玻璃基本靠进口,量少还缺货。那年代工人月工资几十块,一块玻璃卖上千,简直天价。他雇工程师,买设备,厂里天天试验,调整配方和工艺。过程磕磕绊绊,设备调试花了不少时间,工人加班加点测试强度和透明度。8个月后,第一块国产汽车玻璃出来,成本200元不到,卖2000元。这下打破垄断,订单从全国各地来,公司赶紧扩产。 1987年,他联合股东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1993年A股上市。福耀集团成了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生产企业,曹德旺被叫玻璃大王。公司还出口海外,占美国维修市场大份额。1990年,他抓美国产业调整机会,开始卖产品到国外。从1983年起,他做慈善,捐款累计160亿元,帮扶贫救灾。 2011年,曹德旺捐3亿股福耀股票建河仁慈善基金会,值35亿元。他亲自查捐款去向,确保钱到需要的人手里。2021年,基金会捐100亿元建福耀科技大学,培养科技人才。76岁时,他出自传《心若菩提》,写创业路和感悟。书里讲他从小穷到富的过程,还有打反倾销官司的事,看过的人都觉得热血。 曹德旺的路不是一帆风顺,从卖烟丝到建厂,每步都踩实了。他没靠运气,全是积累经验,从失败中总结。做生意他注重细节,慈善也实打实,不玩虚的。这辈子他尝尽苦头,但没停下脚步,总在找机会回馈社会。像他这样,从底层爬上来的企业家不多见,他的故事告诉人,坚持下去总有出路。
闹大了,西贝事件又出新情况,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耕地保护监測与质量提升专业
【9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