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俄罗斯大人物梅德韦杰夫突然在网上放狠话,说只要北约敢在乌克兰上空划“禁飞区”,还敢动俄罗斯无人机一根毛,那就等于直接对俄开战,导弹可不长眼。 这番话不是凭空说出来的,就在前一天,波兰总统刚刚签署决议,同意北约成员国军队以“东部哨兵”军事行动的名义进驻波兰领土,而这个行动正是北约秘书长吕特在波兰报告多架俄罗斯无人机“入侵”领空后宣布启动的。 眼下的俄乌战场上,无人机已经成了左右局势的关键力量。乌克兰空军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在今年7月发射的无人机数量创下新高,平均每天超过200架,整个月下来达到了6245架,再加上近200枚导弹,这样的密度让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 更让乌军头疼的是,俄军的无人机战术还在不断升级。他们现在用“海鹰”无人机携带中继设备,引导多架FPV无人机深入敌后,这些无人机能在目标区域“休眠”,等合适的时机再激活攻击,打击范围从原来的10-15公里扩展到了40-50公里。 这种“无人机母舰”战术已经让乌军在斯拉维扬斯克等地的补给线路陷入瘫痪,前线部队的弹药和人员输送都变得异常困难。 俄罗斯之所以如此看重无人机,不仅因为它能有效打击敌方目标,更因为这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作战方式。俄军的自杀式无人机单价远低于北约的防空导弹,用大量无人机消耗对方昂贵的防空资源,成了俄军的重要策略。 而最近出现的喷气动力无人机更是让乌军的防御难上加难,这种速度超过每小时500公里的无人机,在雷达上的信号和巡航导弹相似,乌军现有的很多防御手段都难以应对。对于俄罗斯来说,保持这种无人机优势,就是维持战场上主动权的关键。 梅德韦杰夫的表态,显然是在警告北约不要试图打破这种平衡。北约近期的动作越来越密集,波兰宣称击退了多架俄罗斯无人机,罗马尼亚也发现无人机进入其领空,这些事件让北约加速了在东翼的军事部署。 丹麦的F-16战斗机、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德国的“台风”战斗机都被调往东部边境,北约想要建立多层防空体系,还要测试各种新的反无人机装备技术。这种军事集结自然引起了俄罗斯的高度警惕,毕竟北约的势力不断向东扩展,早已让俄罗斯感到安全空间被挤压。 回顾历史,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设立禁飞区的行为,一直是俄罗斯心中的一根刺。当时北约不顾俄罗斯反对,对南联盟发动军事打击,那次事件让俄罗斯深刻认识到,北约的扩张不会轻易停止。 现在北约在东欧的军事行动,很容易让俄罗斯联想到当年的情景。梅德韦杰夫强调禁飞区问题,就是担心北约借保护乌克兰之名,把军事力量直接部署到乌克兰境内,这无疑会让俄罗斯面临更大的安全威胁。 从俄罗斯内部来看,这种强硬态度并非梅德韦杰夫个人的主张。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近日就明确表示,北约事实上已经在与俄罗斯交战,因为他们向基辅提供了大量的直接和间接支持。 这种表态上的一致性,说明克里姆林宫对当前局势有着统一的判断。俄罗斯近期还和白俄罗斯举行了“西方-2025”联合军演,演习内容包括模拟使用核武器和中程导弹,甚至有占领北约军事要害地区的科目,这些动作都是对北约东扩的回应。 北约方面也没有放慢脚步。除了军事部署,经济制裁的大网也在收紧。英国对100个俄罗斯实体实施了新的制裁,重点打击军事供应链和能源收入;欧盟正在推进第19轮对俄制裁,计划加快淘汰俄罗斯的化石燃料,还打算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为乌克兰提供“赔偿贷款”。这种全方位的施压,让俄罗斯和西方的对立情绪越来越浓厚。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人机成了撬动局势的关键支点。俄罗斯不断提升无人机的性能和数量,北约则忙着加强反无人机能力,双方在这个领域的较量愈演愈烈。 梅德韦杰夫的警告,其实是把无人机上升到了战略资产的高度,明确告诉北约,触碰这个底线就意味着全面冲突。毕竟在当前的战场上,失去无人机优势,俄罗斯的作战能力会大打折扣,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现在的东欧就像一个堆满了干柴的场地,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引发大火。北约的军事行动还在升级,更多的国家表示要加入“东部哨兵”行动;俄罗斯也做好了应对准备,军演不断,态度强硬。 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又都不想轻易后退。无人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战争规则,让军事对抗的门槛降低,但也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难测。 梅德韦杰夫的狠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前战场现实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必然反应。俄罗斯已经把无人机看作维持战争主动权的核心,而北约的步步紧逼让他们不得不划出明确的红线。
普京这次不怕北约开战了,俄传来最新情报:英国已经阵亡1000多人 普京这次不
【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