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

冥王星的主人 2025-09-15 20:46:37

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氟化氢这些“芯片粮食“。

当日本在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刻突然出手,断供芯片制造不可或缺的光刻胶和氟化氢时,他们或许以为自己打出的是一记绝杀。却没料到,这一招非但没有锁死中国的喉咙,反而像一记精准的回旋镖,重重砸回了自己脸上。

那会儿日本经济产业省一纸公告,直接把 19 种半导体制造核心材料纳入出口管制清单,除了人尽皆知的光刻胶和氟化氢,还有像电子级氨水、光刻胶剥离液这类平时不显眼但缺了就玩不转的东西。

就说电子级氨水吧,它在芯片制造中负责清洗硅片表面的微小杂质,纯度要求高到每升里的金属离子不能超过 10 亿分之一,当时全球能稳定供应这种产品的,日本的住友商事就占了近六成份额。

中国半导体产业当时正处在冲刺阶段,中芯国际的 14 纳米 FinFET 工艺刚进入量产爬坡期,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也准备向 7 纳米发起冲击。日本这一断供,简直就像给高速前进的列车抽走了铁轨。

深圳一家做芯片设计的企业采购总监后来回忆,当时仓库里的日本产光刻胶剥离液只够撑 12 天,团队连着熬了三个通宵联系备选供应商,可得到的回复不是 “产能已满” 就是 “需等待政府审批”。

更让人头疼的是用于极紫外光刻的特种光刻胶,这种材料对光线的敏感度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国内当时连实验室样品都拿不出来,完全被日本信越化学和 JSR 公司掐着脖子。

日本企业敢这么硬气,靠的就是几十年攒下的技术壁垒。森田化学生产的电子级氟化氢,纯度能达到 99.99999%,据说把这种液体装在特制容器里,放置一年都不会产生超过 10 个微米级的颗粒。

他们的光刻胶生产线更是像精密的钟表,温度控制在 23.5℃±0.1℃,湿度恒定在 48%±2%,连车间里的气流速度都要精确到每秒 0.3 米,就靠这些细节把住了全球市场的命门。

可他们没算到中国企业骨子里的那股韧劲。断供消息出来的第二天,苏州晶瑞化学就把研发车间改成了临时宿舍,三十多个工程师轮班倒,连轴转了四十多天。

为了提高光刻胶的分辨率,他们用激光干涉仪实时监测胶膜厚度变化,最终把误差控制在 3 纳米以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两万分之一。

浙江的巨化股份为了突破电子级氟化氢技术,硬生生把车间的洁净度提升到 1 级,也就是每立方英尺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不超过 1 颗,比手术室的标准还高 100 倍,半年后拿出的产品,各项指标直接通过了台积电的验证。

这场风波也成了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国内各地纷纷加码半导体材料领域,上海张江实验室专门建起了百级洁净度的光刻胶研发中心,配备了价值上千万的激光干涉仪和电子显微镜。

到 2022 年底,国内已有 18 家企业能稳定生产 KrF 光刻胶,其中苏州瑞红的产品在中芯国际的产线上,良率比日本同类产品还高出 2 个百分点。

曾经被日本企业垄断的电子级氨水市场,江苏江化微的份额从 0 飙升到 23%,不仅供应国内,还敲开了三星电子的大门,价格比日本货低了近 15%。

反观日本那边,日子也没那么好过。JSR 公司的光刻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 2018 年的 31% 跌到 2023 年的 17%,不得不关闭了位于茨城县的一条老生产线。

住友商事的电子级氨水订单量更是下滑了 45%,原本计划扩建的新工厂也只能搁置。那些曾经被他们视为 “独门秘籍” 的技术,反倒成了中国企业突破的路标,这恐怕是当年拍板断供的人怎么也想不到的结局。

日本的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中日企业利益,更可能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去日本化”进程。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或将因日本的这一系列举动而发生深远变革。

信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阅读:99

猜你喜欢

冥王星的主人

冥王星的主人

你喜欢的,就是我想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