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这辈子干过最蠢的一件事,不是在山海关打输了,而是撤退的路上,他回头把吴三桂全家三十四口,从爹到孙子,杀了个干干净净,说句 “杀疯了” 一点不夸张。 主要信源:(《东明闻见录》;《东明温江录》) 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史称“三藩之乱”。 起初吴军势大,与清军相持不下。 但吴三桂后来在湖南衡阳称帝,建国号为“周”,彻底暴露了他并非真心“反清复明”,而是出于个人野心。 此举令许多原本支持他的人失望离去,军心涣散,形势迅速逆转。 最终吴三桂病逝,其孙吴世璠继位后退守云南,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刎,持续八年的叛乱被平定。 清廷对吴氏家族进行清算,处死百余人。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吴三桂的部分后人并没有被赶尽杀绝。 吴家其实遭遇过两次重大打击。 第一次是李自成造成的。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当时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手握重兵,处于李自成和多尔衮两方之间的夹缝。 他起初犹豫不决,并未立即投降任何一方。 李自成派人招降,吴三桂表面答应,私下却与清军联络。 李自成察觉后率军攻打山海关,多尔衮趁势联合吴三桂击溃李自成。 这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片石之战”。 李自成战败后怒不可遏,命令部下刘宗敏冲进吴三桂在北京的宅邸,将其父亲吴襄在内的三十四口人全部杀害。 此前,刘宗敏还强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这一系列事件彻底切断了吴三桂与李自成合作的可能,也成为他最终投靠清朝的转折点。 滥杀吴三桂全家,可说是李自成做过最愚蠢的决定之一。 这不仅将吴三桂彻底推向清廷,更激化矛盾,导致自身迅速溃败。 好在吴三桂的两个儿子吴应熊和吴应麒当时随军在营,逃过一劫。 清军入京后,吴三桂最终找回了陈圆圆,并被清朝封为平西王,后来镇守云南。 顺治为笼络吴三桂,将其长子吴应熊留京为人质,并将建宁公主嫁给他。 吴应熊与公主生有数名子女,表面安稳,实则受到朝廷严密监视。 康熙即位后,深感三藩势大、尾大不掉,决心削藩。 这一决策本无错,但推行过程过于急切,迫使吴三桂起兵反清。 吴三桂一起事,康熙立即将吴应熊及其长子吴世霖处死,其余幼年子女在建宁公主极力保全下才幸免于难。 吴三桂起兵后,一度占据南方半壁江山,与清军隔江对峙。 但随着局势发展,其部下将领先后降清,吴军逐渐陷入困境。 为振奋士气,吴三桂于1678年在衡阳称帝,不久后病逝。 其部将拥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守云南。 清军围攻昆明时,城内有人密谋兵变,吴世璠见大势已去,自刎而死。 清军进城后,将吴三桂留在昆明的一家上百口人全部处决。 但是吴三桂的部将马宝早有准备,他与吴三桂的次子吴应麒一道,护送部分家眷及陈圆圆逃离昆明。 他们还带走了吴三桂的灵柩,一路隐匿行踪,最终逃到贵州岑巩县一个偏僻山区,即现在的马家寨。 马宝原是李自成部下,后降吴三桂,成为其心腹将领。 他深知吴三桂生前最宠爱陈圆圆,又与吴应麒交情深厚,因此冒险救出他们。 吴应麒是陈圆圆抚养长大的,虽非亲生,却情同母子。 为避人耳目,吴应麒改名为吴启华,马宝则出家为僧。 他们与吴家后人在此隐居,世代务农,严守身份秘密。 陈圆圆一直活到近七十岁,死后与吴三桂合葬于寨中。 吴氏后代在此繁衍,至今已逾千余人。 直到清朝灭亡后,他们才逐渐公开身世,并出示吴三桂遗物为证。 清廷当时以为已彻底诛灭吴三桂全族,未再深究。 实际上,正是由于吴应麒和马宝的努力,吴三桂的血脉才得以存续。 屠戮吴家三十四口,虽是李自成一时之怒,却彻底断送了招抚吴三桂的最后可能,反而加速了自身的败亡。 而清廷虽严厉清算,终未能真正根除吴氏后代。 这段隐秘的历史,直至近代才逐渐被世人所知。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李自成这辈子干过最蠢的一件事,不是在山海关打输了,而是撤退的路上,他回头把吴三桂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9-14 02:26:08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