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城,打算处死旧臣夏原吉,夏原吉却神态自若:“我自知必死,但手头还有工作没完成,能否宽限三天?”朱棣一愣: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工作? 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肃清前朝旧臣时,将户部右侍郎夏原吉列入处决名单。当士兵闯入衙署捉拿时,夏原吉正在核对国库账册,他平静地对差役说:"我自知必死,但手头还有工作没完成,能否宽限三日?待我将历年税赋收支核对完毕,也好交接给后继之人。" 这番请求传到朱棣耳中,这位刚夺得江山的帝王不禁愣住。他见过求饶的、骂贼的、慷慨赴死的,却从未见过死到临头还挂念公务的臣子。出于好奇,朱棣亲自来到户部衙门。只见夏原吉伏案疾书,案头堆着半人高的账册,烛火映照着他专注的侧脸,全然不像即将赴死之人。 "你为何不逃?"朱棣问道。夏原吉起身行礼,从容应答:"户部账目关乎国计民生,若核算不清,恐致后续征税紊乱,苦的是百姓。"说着将刚整理好的账册呈上,"这是建文年间各省免粮记录,请殿下过目。" 朱棣翻阅账册,只见每笔亏空都标注着"某地水灾免赋""某县旱灾缓征"等详细备注。他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文人坚守的不是前朝皇帝,而是肩头担负的万家灯火。此刻南京城血雨腥风,多少官员忙着撇清关系,唯独此人挂念的是灾民能否继续获得减免。 "若我准你继续执掌户部,你待如何?"朱棣试探道。夏原吉正色回答:"臣只会按律法章程办事,该征的税不少一分,该免的赋不多一毫。"这句话打动了以"恢复祖制"为名起兵的朱棣。次日,朱棣不仅赦免夏原吉,更将户部重任托付于他。 此后二十二年间,夏原吉辅佐朱棣开创永乐盛世。他主持疏浚吴淞江、大兴水利工程,每逢灾荒必奏请减免赋税。朱棣北征蒙古时,夏原吉总劝阻道:"兵戈一动,伤的是百姓元气。"虽屡遭朱棣斥责,他始终坚持"藏富于民"的理财理念。 1424年朱棣北伐班师途中病逝,守卫的将军担心夏原吉曾反对用兵会遭报复。谁知新帝朱高炽第一道诏令就是释放被朱棣囚禁的夏原吉,并向他请教治国方略。夏原吉再度出山后,力主停止下西洋、减免赋税,挽救了因连年征战空虚的国库,被百姓称作"夏青天"。 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临终时,家中除皇帝赏赐的官服外竟无余财。他常对子孙说:"当日燕王刀下留人,留的不是夏某性命,而是天下人托付于户部的公心。"这段君臣际遇成为明代治国理念的缩影——无论王朝如何更迭,对百姓生计的担当才是真正的为政之道。#大明历史解说# #明永乐帝# #朱棣成长记#
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城,打算处死旧臣夏原吉,夏原吉却神态自若:“我自知必死,
历史破局者
2025-09-13 19:59:19
0
阅读:718
何心隐
可惜中国大航海的时代,被夏元吉给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