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猛攻乌军死守!东线战场最新战况曝光,谁在背后操控棋局? 2025年8月24日,俄乌东线战场再次上演“攻防拉锯战”——俄罗斯国防部高调宣布,俄军已控制顿涅茨克地区两个村庄,并向康斯坦丁诺夫卡推进;而乌克兰武装部队则强硬回应,称当天前线爆发134次战斗,击退俄军11次进攻。一边是俄军“纵深突破”的胜利宣言,一边是乌军“寸土不让”的反击姿态,这场看似“互不相让”的僵局背后,暗藏的棋局远比表面更复杂。 从战术层面看,俄军近期动作频繁:23日宣称一周内控制9个定居点,并对乌军导弹库、炼油厂发动6次高精度打击;乌军则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发起反扑,甚至宣称“完全控制该城”。但细究数据会发现,俄军虽在局部取得进展,却付出巨大代价——仅8月20日至22日,双方就损失超2000人,无人机拦截数量达1500架次。这种“以命换地”的打法,暴露出俄军后勤补给的短板;而乌军依赖西方武器的“死守策略”,也难掩兵力不足的困境。更耐人寻味的是,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近日向欧盟喊话,要求保障能源安全,直指乌军袭击“友谊输油管道”——这场战争早已从军事冲突演变为能源博弈。 从国际视角看,美俄博弈的影子无处不在。俄外长拉夫罗夫称“愿在部分问题上保持灵活性”,而特朗普却暗示“可远程促成首脑会谈”;泽连斯基则坚持“三方谈判”,试图将西方绑上谈判桌。这种“各说各话”的姿态,恰恰印证了这场战争的荒诞本质:乌克兰成了大国博弈的“代理人”,平民流离失所,而政客们却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 当战场变成“修罗场”,当武器变成“政治筹码”,我们不禁要问:这场战争的终点在哪里?是军事胜利,还是利益妥协?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俄乌冲突 能源博弈 代理人战争 国际局势
乌军主力终于暴露出来了,俄军摩步第132旅孤军深入,强行突击15公里,要一举包围
【3评论】【1点赞】